工作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报告 > 正文

 索 引 号  zqxrmzf/2020-00219
 信息名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公开日期  2017-05-23  失效日期 
 文  号   发布机构  舟曲县人民政府
 公开程序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17日在舟曲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舟曲县人民政府县长  郭子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来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的五年,是舟曲历史上经济社会空前发展的五年,也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生态建设成效最为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惠民政策落实最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最快、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扭转、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高的五年。五年来,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抢抓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历史性机遇,紧紧围绕实施“五大战略”,建设“六大舟曲”总体思路,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推动“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启动“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管理井然有序,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谱写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崭新的历史篇章。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过去的五年,大量的经济数据展示了舟曲发展的业绩,金融政策有力支撑了舟曲脱贫攻坚,农牧产业培育和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攀升呈现了舟曲产业的前景,项目建设规模、质量、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满意。据测算,2016年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2亿元,是2011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9.8:16.6:53.6调整为25.2:15.2:5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是2011年的1.71倍,年均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011元、6365元,是2011年的1.67倍、2.09倍,年均增长11.7%、15.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6亿元、35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6.37亿元、25.43亿元。五年来,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签约资金35.36亿元,完成投资18.63亿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8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4亿元;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由3106家增加到6144家,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45.4%增加到57.8%。

——灾后重建高效完成。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8·8”灾后重建项目186个,完成投资52.85亿元。重建后的舟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峰迭新区成为全省小城镇市政设施和基本功能最为完善的城镇,老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舟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投资6458万元的岷漳地震灾后重建如期完成。

——扶贫攻坚强力推进。过去的五年,我们把扶贫攻坚的重心下沉到户到人,把产业扶持的方向拓展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把资金管理使用的方式转变成财政贴息和绩效奖补,把集中聚合县乡村干部群众、扶贫帮扶工作队和双联干部力量内化成推动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整合资金17.5亿元实施了82个扶贫项目。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全面落实我县“1+17+1+2”实施方案,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265个,完成5971户、2.1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率先在全省建立财政支持精准脱贫大数据监控平台,率先在全州实现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线合一”。为农村“两保一孤”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累计发放双联、精准扶贫、产业贴息等各类涉农贷款33亿元。率先在全省建立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系统,建成105个村级金融惠农服务站,不良贷款率连续五年为全州最低,农户信誉程度是全州的典范。完成各类培训10.49万人次,输转劳务20.74万人次,创收27.51亿元。双联单位累计为联系村投入资金3991万元,实施项目129个,帮办实事348件。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91200人下降到2015年的18061人,贫困发生率由62.7%下降到14.45%,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70元增长到2015年的4886元,年均增长37.7%。在2015年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中,党政班子和党政正职均被评为优秀。

——生态建设成效喜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3.2万亩,自筹资金实施退耕还林3.54万亩,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和新老城区、立节杰迪村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面积34.84万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10万亩和草场承包82.42万亩,完成人工种草4.2万亩,兑现各类补助1.1亿元。补助438.58万元淘汰土山羊9万多只。实施了白龙江绿色旅游长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舟曲土鸡、土蜂、中藏药材、核桃、桑蚕5个产业规划通过省上评审,“舟曲核桃”、“舟曲花椒”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舟曲土鸡”年内评审。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23个村级服务点。全县经济林果面积达到22.93万亩,其中核桃15.19万亩。新建桑蚕基地3400亩,推广种植羊肚菌1800棚,种植中藏药材10万亩。2016年养殖土鸡68万只、土蜂1.8万箱、生猪8.2万头。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统筹资金7.9亿元的5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进展顺利,并按照每村430万元的标准,对2015年的21个生态文明示范村进行提标建设。实施滑坡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白龙江干流杰迪段橡胶坝等生态项目32个,修建防洪堤54.2公里。定期开展环境质量检测,在46座已建成水电站安装了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全县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实施总投资1713万元的能源项目6个。强力整治圈占土地、乱采滥挖和乱搭乱建等非法行为,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规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和7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连续三年每年为每村落实环境整治经费5000元,投入专项经费195万元,通过政府主导、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强力推进“六大行动”,根除“五大顽疾”,掀起“环境革命”热潮,城乡面貌空前改观,充分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传递了社会各界的正能量。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把深入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工程作为夯实发展基础的有力支撑,把全力推进全州“6955”交通突破行动作为破解交通发展瓶颈的强硬抓手。渭武高速舟曲连接线、峰迭新区至代古寺二级公路、立节至永和三级公路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县乡村公路124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81%。人饮到户率90.6%,集中供水率9.4%,成为全省首批实现饮水安全的县。三眼峪备用水源工程建成投用。实施了老城区风貌改造、新老城区连接线和临街建筑物亮化工程。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80%。总投资4800万元,在11个乡镇实施了道路及排水、垃圾填埋场、集中供热、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编制完成《舟曲县城乡一体化规划》、《曲告纳小城镇建设修建性详规》和31个村庄的专项规划,峰迭、立节完成撤乡建镇,立节镇拉尕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建设廉租房3396套、公租房1823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105户、危旧房改造10737户,易地扶贫搬迁13个村1422户。老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变电总容量20兆伏安,新建改造供电线路208公里,8座水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动力电实现自然村全覆盖。移动网络覆盖率达到96.3%,农村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82%、15%。

 ——文化旅游活力迸发。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建设大景区、构建大环线、发展大旅游作为主要目标,把打响文化旅游品牌作为主导思想。编制完成了《舟曲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舟曲设立扶贫旅游观测站。拉尕山景区实现市场化运营,翠峰山、大峡沟、龙王沟、庙沟、沙滩、亚哈等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厕所、观景台、自驾车宿营地、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5个。扶持发展农(林、藏)家乐107家、旅游专业村12个。打造了“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高规格举办第十六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以“五节一会”为引领的民俗活动异彩纷呈,节会经济效益凸显,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建设村级文化广场174个,扶持组建村级自办文化社团162个。改造提升了泥石流纪念馆,楹联文化专题展馆、数字电影院、土桥子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建成投用,泥石流纪念馆与拉尕山藏民俗博物馆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名录。全面启动第四世嘉木样大师修行地开发保护工作,全国古藏文苯教文献实地调研暨研讨会在舟曲举行,华阳古城、岭儿坝等遗址保护修缮工作加快推进,成功申报杰迪寺和石门沟摩崖石刻及古栈道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舟曲有线电视台节目同步发送到全州各县市,深受群众喜爱。出版发行了《多彩的舟曲文化》、《山河多娇》、《藏乡江南—全国楹联大赛作品集》、《“一带一路”楹联文化论文集》等一大批本土文学作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志》年内出版发行。编排巡演了《感恩祖国》、《圣洁的哈达》、《花开舟曲》等一系列精品文艺节目。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类体育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26.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6亿元,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8322.6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前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长足发展。薄改项目深入推进,新建学校89所,改扩建学校52所,其中幼儿园44所,新增校舍面积约6万平方米,购置配备了5320万元的教学设备,恢复村级教学点42个。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引进和招考各学科教师576名,组织参加各类培训4708人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制度建设作用凸显,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舟曲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十项制度》和平行班学业水平测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民生政策全面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免除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岗位津贴提标等政策惠及广大师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留守儿童得到普遍关爱,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社会助学蔚然成风,成立了振兴教育促进会,筹集资金739.2万元,资助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师生2028人次。各机关单位捐资助学110万元,全县尊师重教、支持教育、关心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分别达到62.18%、86.04%、89.98%、90.66%。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卫生计生工作呈现新气象,卫生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在全州率先实现“先治疗、后付费”诊疗模式,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230元提高到530元,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舟曲储血点、“120”急救调度指挥体系建成投用。天津市眼科医院对口帮扶舟曲县技术协作医院挂牌成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兰大一院、二院等省级医疗机构对口支医工作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1600万元,落实各项优惠奖励资金799万元,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招录大中专毕业生1386名,解决城镇就业3199人,发放创业贷款562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安全监管工作得到新加强,县乡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检验检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社会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深入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实现毒品原植物“零种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法制大宣传”、“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信访量逐年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舟曲县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甘肃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精确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同时,科技、妇女儿童、双拥、人防、气象、水文、通信、物价、地方史志、外事侨务、应急管理、藏语言文字、法律援助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

——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实配套资金1.48亿元,实施了129件民生实事和558个“一事一议”项目。城市一类低保月补助由271元提高到421元,农村一类低保月补助由124元提高到285元,农村五保年补助由2400元提高到集中供养的5600元、分散供养的4525元,新建城乡养老机构33所,城乡孤儿月补助由440元提高到64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由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120元。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61.9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2294.97万元、困难对象临时救助金123.65万元、优抚慰问金834.8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报酬由每年6000元提高到12000元。将3347名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落实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各类救济救助资金1462.86万元,近期将为重度精神病患者监护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落实监护费。对高龄老人补贴进行了提标扩面,发放补助337.2万元。免费实施“三病”普查49041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20448人。为各乡镇下拨冬春生活困难救助资金1294.5万元。通过“一折通”发放各类支农惠农资金5.13亿元。全县干部职工年人均增长工资2568元,连续三年为干部职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绩效奖金,连续五年为企业退休职工按10%的增幅提高了养老金,落实了纪检、监察、政法、审计、环保、安监、地震台、信访、保密等干部岗位津贴和政法干警加班补贴,提高了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取暖费、体检费、警衔津贴等补贴标准。通过实施各类民生实事,全县干部群众进一步得到实惠。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不断规范政府运行机制,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修订完善了政府议事规则,制定出台《舟曲县人民政府工作制度十二条》、限时交办等规章制度,探索推行授权制、承诺制、责任权力移交制,全面靠实抓落实的责任。高度重视意见提案办理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制定评估考核办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62件、政协委员提案550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厉行勤俭节约,撤销了县接待办,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和差旅费管理办法,行政成本持续下降。着力强化内控机制,审计政府投资项目376个,核减资金1.04亿元,成立了“三农审计中心”,对村级财务、互助社资金规范运行和扶贫、低保、社保资金等民生项目进行了审计。19个乡镇财政所实现规范化建设,对2008年以来的政府投资项目和各单位2013年以来的所有账务进行了全面检查。积极推行项目社会评议制度,层层签订承诺书,聘请14名项目安全质量监督员定期督查工程质量。聘请3名法律专家成立了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9名特邀监督员依法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承接省州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9项,调整取消非行政审批事项7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类别。全力打造阳光政府,办理《县长信箱》信件305件,全面公开各单位年度预决算,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运行,按期完成了“三张清单一张网”录入发布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州委《实施细则》和县委相关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舟曲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发展理念更加创新,发展举措更加务实,发展势头更加稳健,发展前景更加美好,县域经济呈现繁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治理趋于优化,民族宗教团结和谐,干部群众雄姿英发,开创了健康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五年来,我们的工作得到中央和省州领导更多的关怀和厚爱,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省长林铎等中央和省州领导先后赴舟曲视察指导工作,全国少数民主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舟曲召开,省委书记在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观摩重大项目时给予了“谋划得好、规划得好、建设得好、管理得好、使用得好”的五个好评。州委州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舟曲县脱贫致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若干意见》。中央和省州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振了全县干部群众奋勇前进的信心,注入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中组部和天津市、省委组织部、无锡市、常州市、天水市、省州双联单位的全方位倾力帮扶,得益于全县干部和14万龙江儿女的团结奋斗、实干苦干。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知识分子、解放军、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公安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州属驻舟各单位,向对口支援舟曲的帮扶单位和倾心支持舟曲发展的省州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舟曲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提档加速”的紧要关头,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发展动力不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交通、水利、旅游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扭转,农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短板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窄、就业压力大,孤寡病残等特殊群体人数比重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劳务经济不稳定带来的返贫压力逐年呈现,土地紧缺造成的发展瓶颈难以打破,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任重道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负重奋进、攻坚克难,采取强有力地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16年以后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决胜期。我们既面临艰难爬坡、经济下行、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也将迎来精准脱贫、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全面小康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客观上,阶段性压力与困难还将持续,区域经济总体上还会处于负重前行的困难期。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在建等级公路的贯通、旅游景区的开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我县综合发展能力将大幅提升,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将更加凸显,加快发展的动能会不断积聚与释放。特别是全县上下在改革发展中转变了观念,在积极进取中涌现了担当,在逆境突破中砥砺了意志,在攻坚克难中锻炼了干部。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凝心聚力,就一定能够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锁定目标、久久为功、战胜困难,就一定能够把舟曲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今后五年全县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州委州政府“五大战略”和“五大甘南”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把牢“一条红线”,紧扣“两个使命”,打赢“三大战役”,抓好“四个最大”,坚持“五个取向”工作部署,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五个一批”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打造舟曲楹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苯教文献“三张文化名片”,推进文化旅游“九大转变”、“十个跨越”,加快建设山清水秀、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舟曲,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化率达到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为总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上奋勇拼搏。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导向不变、重点不移、靶向不偏,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五个一批”工程,严格按照“5634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1+17+1+2”方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一是努力完成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的目标。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打造蜂产业园和蜂蜜谷,延长土鸡产业链,健全科学防疫、协会管理体系,帮助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努力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针对最偏远、最困难和地质灾害威胁村,重点以河川沿线乡镇、景区周边、城郊等有就业创业机会的区域为主,按照整体搬迁、灵活安置的方式,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三是努力完成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全力争取生态补偿政策,积极申报将舟曲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政支付范围,依托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将林区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让更多群众享受“生态红利”。四是努力完成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的目标。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扶持政策,加大贫困家庭人员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五是努力完成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目标。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农村低保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逐年提高低保、五保、孤儿、贫困残疾人、高龄老人社会保障标准,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和留守儿童救助力度。通过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以做好生态经济文章为核心,在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上鼓劲实干。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转变观念、移风易俗、根除陋习、拔掉穷根的历史性革命,打“生态牌”,端“生态碗”,吃“生态饭”,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是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瞄准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以林下种养殖业为主导,加快舟曲土鸡、土蜂、中藏药材、核桃、大果樱桃、羊肚菌、桑蚕等种养业发展,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完善物流服务体系,规范有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产品“互联网+”行动,延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全力实施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力争新增造林面积20.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以上。主动对接落实“以电代薪”、地方留存电量、上网标杆电价等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能对生态植被的破坏问题。全力推进饮用水源地整治保护工程,加强“七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及住房、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四是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争取国家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快速、协调、健康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保法》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化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管理,落实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和排污申报登记许可制度,加强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管,保护“一江两河”水生态环境。五是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美化城乡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融入现代文明、激发全民自信、提升对外形象的一场重大“革命”,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多方筹措整治经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3456”工作法,大力营造“爱护环境、人人尽责,建设家园、全民动手”的社会风尚,确保城乡面貌不断改观、景区环境不断提升、全民公德意识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共建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

(三)以壮大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为驱动,在全力提升全域旅游内涵上乘势而为。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九大转变”、“十个跨越”,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典范。一是精确瞄准“九大转变”。从景区景点建设向综合经济统筹发展转变,从个体经营经济向文化旅游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文化旅游转变,从简单景区开发建设向原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转变,从县域小旅游循环向周边旅游景区连线发展转变,从文化旅游企业单打独斗向全民共建共享转变,从单一观景文化旅游向多元康体文化旅游转变,从行业部门低层次文化旅游创业向党政主导全民文化旅游创业转变,从低层次景区景点服务向中高端接待服务转变。通过九大转变,最终实现从小文化旅游向大文化旅游、低效益向高效益、低品质向高品质的根本转变。到2021年,建设5个重点景区、10个特色景区和10个园林文化生态园,建成1个5A级景区,A级景区数量达到15个,初步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环线格局。二是力争实现“十个跨越”。健全管理机制,在乡村旅游综合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的跨越;坚持规划引领,在乡村旅游多规合一上实现新的跨越;转变服务理念,在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突出民族特色,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实现新的跨越;创新旅游模式,在探索乡村旅游扶贫上实现新的跨越;聚集旅游要素,在乡村旅游富民增收上实现新的跨越;提高综合能力,在乡村旅游文明经营上实现新的跨越;创新监管形式,在乡村旅游市场管理上实现新的跨越;加大资金投入,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上实现新的跨越;扩大对外交流,在乡村旅游互联互动上实现新的跨越。到2021年,景区特色亮点凸显,行业管理规范有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接待能力满足需求,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三是全力打造舟曲文化旅游形象。充分激发文化生命力、产品传承力、产业拉动力,管理规范力和科技创新力,通过打好楹联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苯教文献“三张文化名片”,促进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打造观赏康体旅游基地、文化创新旅游高地和精品景区视觉盛宴。到2021年,申报3个国家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成3个历史文化名镇、10个历史文化名村,举办国际品牌体育赛事,争创“中国书画之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亿元。

(四)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为重点,在不断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上内外联动。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先战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增强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举措。一是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努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争取实行15年免费教育。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均衡配置各类资源,实现人口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争取新建1所示范性高中,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高中教育,全面启动舟曲县职业技术综合培训中心建设工作。2021年学前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98%、94%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保持在4:6左右。二是推动教育公平发展。藏族聚居乡镇双语教育实现全覆盖,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加大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关爱力度。全面落实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切实改善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三是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十大工程”。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为切入点,抓住培养、使用、吸引、留住等关键环节,形成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使人才结构和数量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引外”、“培内”、“育苗”并举,通过实施招才引智、大学生创业带动、“草根”回归创业三大行动,形成多元化人才群落,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小康中的核心作用。

(五)以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在努力打破制约发展瓶颈上全面发力。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着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一是狠抓项目争取储备。认真研究中央、省州项目资金的投资导向,立足县情实际和发展优势,认真筹划一批重大项目,始终把“谋划项目、筹措资金、用活政策”作为项目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与省州衔接汇报,争取实施一批精准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二是全面加强项目建设。以“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按期完成舟曲至四川永和等3条重点公路和瓜咱至沙滩森林公园等县乡公路,争取建设舟曲至迭部麻牙高速公路及南峪至峡子梁、憨班至宕昌何家堡等县乡公路,着力构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路网骨架。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能力,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站、村村通客车”目标。实施农田水利灌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探索光电能源开发。加强城乡一体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升级改造,提升整体供电能力。加快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三是完善项目建设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县级领导包抓制、工程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工程质量社会评议和承诺制,加强协调调度,强化目标考核,全力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持续加大筹融资力度,优化融资结构,减少融资成本,切实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四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围绕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力争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个以上,合同引资24亿元以上。精心谋划好兰州新区“飞地经济”,把舟曲产业园培育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六)以统筹城乡创新发展为依托,在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上齐头并进。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破解贫困瓶颈的最佳路径,作为开拓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空间,作为加快培育民族特色村镇的有力抓手,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一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965356”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编制建设规划和方案,统筹各方力量,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内容,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村镇打造、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进一步完善目标体系、考核体系、督导体系和保障措施,突出特色、盯住进度、严把质量,全面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二是持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快危旧房改造,实施好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商品房建设,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改造各类棚户区7500户,建成商品住房1000套,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逐步形成符合县域发展的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电力、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乡镇行政中心实现集中供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70%以上。不断提升新老城区供水能力,扩大集中供暖供气范围。四是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加快曲告纳丁字河口、立节桃树坝、峰迭狼岔坝小集镇建设,推动立节、大川、东山、曲告纳、博峪等乡镇向生态型小城镇发展,通过配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充分发挥舟曲气候、海拔、民俗、文化等特色优势,建设一批集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养老公寓,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全力打造旅游和商贸集镇,提升小城镇发展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七)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在全面优化社会保障方式上精雕细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生、社会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是完善就业创业体系。探索建立劳务创业示范基地,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和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健康促进服务模式改革及疾病预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以“全面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争取新建一所集医疗、理疗、养生保健、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藏医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贯彻人口发展战略,逐步优化人口结构,继续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增强监管能力,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三是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五险合一”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步伐。持续推进禁毒重点整治和“七五”普法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导向,在全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上创新突破。全力推动各领域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承接落实好省州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建立“一单两库”,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行“营改增”政策,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积极争取藏区和西部财政支持政策,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稳定农村土地、林地、草场承包关系,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依法推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入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服务“三农”发展。全面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颁证工作。扶持发展非公企业,鼓励民间资本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健全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方式,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生态文明小康贷等各项惠农贷款工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撬动作用。

(九)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保障,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上凝聚合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内部权力制约,健全完善科学民主的工作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目标责任机制、跟踪问效的督促检查机制和奖罚分明的考核激励机制,以切实管用的机制推动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把转变职能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和工作承诺制,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搭建应急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县乡村政务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拓展政务服务功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着力推进财政、征地拆迁、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工作效能提升,以效能提升促进工作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以实为先,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严格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制,下决心解决个别单位互相掣肘、推诿扯皮、作风拖拉等问题。五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州委《实施细则》和县委有关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思想教育、集中整顿、制度约束为抓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务实、纪律严明、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

2017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亿元,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6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3113元,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90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达到8640万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8.2‰以内。

(一)聚焦脱贫一号工程,以“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提高脱贫成效,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持续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和“1+17+1+2”实施方案落实,力争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省定验收标准,实现34个贫困村1342户460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脱贫摘帽”。一是继续规范大数据平台建设。严格实行“853”挂图作战,强化县乡和行业部门数据审核责任,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实行实名制管理,规范建档立卡,实行脱贫销号、动态管理,确保到户扶持资金全部兑现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力实施通村硬化道路安全防护、“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建制村通畅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统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全面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快智能化电网改造进程,互联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积极争取扶贫再贷款,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探索“小微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村级互助资金作用,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积极拓展商业性农牧业保险,争取为中藏药材、羊肚菌、土鸡、土蜂等种养业落实商业保险。四是不断深化帮扶行动。充分发挥双联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力量,切实推进双联行动、脱贫攻坚行动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和培训资源等方面的融合联动。全面深化中组部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完善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双联行动等社会帮扶机制,积极主动争取帮扶单位的更大支持。

(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青山绿水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一江两河”安全屏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一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在充分学习借鉴“康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资金、财政投入、群众自筹、双联单位帮扶等方式,统筹更多项目和资金,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51个村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开展拉尕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翠峰山、龙王沟、曲瓦沟、坪定关、大峪沟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4万亩,大力推进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等造林工程和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抓好天保、重点公益林建设及南北两山造林绿化、道路景观提升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7.8万亩。三是全面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围绕《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重大生态规划,加快编制水生态文明县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中路河堤防工程、白龙江沿川坝段河道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上河片生态水利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四是全面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严格耕地、水源地保护政策,依法保护森林矿产等资源。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的意见》,规范土地使用秩序。按期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土地市场化流转。加快推进锁儿头东侧滑坡、博峪柯达不稳定斜坡、拱坝坎坎坝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和九原梁无主矿区土壤污染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积极争取江盘端山、八楞冷水泉等滑坡治理工程。五是巩固扩大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探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保洁员试点工作,重点在破除陋习和移风易俗上下功夫,实现净化亮化美化目标,打造天蓝地绿环境整洁的人居环境。六是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和烟尘扬尘污染防治等工程,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进公共机构节能,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三)聚焦文旅深度融合,以打造乡村旅游为支撑,建设核心景区,全力壮大旅游首位产业。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舟曲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提升景区层次。扎实开展景区景点普查工作,高标准编制重点景区规划。加快实施拉尕山景区二级公路项目,大力推进大峡沟、翠峰山、沙滩森林公园等景区和白龙江绿色旅游长廊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全力争取构建翠峰山至九原梁至巴寨沟旅游线路,全面启动重点景区电网和无线网络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景区景点游步道、停车场、观景台、自驾游宿营地等基础设施,围绕绿色峡谷生态游、地质灾害纪念游、灾后重建成果游等旅游精品,倾力打造“一江两河”流域特别是山后片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快推进拉尕山国家5A级,翠峰山、沙滩森林公园、巴寨沟、赛尔布国家4A级,大峡沟、大峪沟、坪定关、博铁梁、岭草坝湿地公园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二是丰富文化内涵。加快舟曲苯教文化、“松棚楹联灯会”、“东山转灯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建设“博峪采花节”和“巴寨朝水节”2个省级非遗项目传习所,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新老城区新建2—3个楹联文化长廊,谋划楹联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楹联文化高端发展,做大做强楹联文化品牌。举办楹联文化美食节,着力打造“舟曲味道”。加快《舟曲记忆历史文献系列丛书》、《舟曲历史文化系列丛书》、《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丛书》等史料丛书编纂,启动《舟曲地名志》编制工作。加快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强化宣传推介。精准对接目标市场,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宣传叠加效应。持续丰富“一月多节会”和“五节一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各类体育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和全国古诗词文化高峰论坛,不断释放节会经济效益。四是打造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资金补助、金融贷款支持、专业技能培训和项目带动扶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群众兴办农家乐、农家客栈,全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聚焦富民产业培育,以五大产业规划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全面启动实施土鸡、土蜂、中藏药材、核桃、桑蚕5个产业规划,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仓储、市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品牌,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土鸡、腊肉、蜂蜜等品牌引领作用,加快“舟曲土里扒鸡”、“舟曲中华蜂蜜”商标注册,健全完善技术推广、疫病防控、产品开发流通、金融支持、产品质量安全等科技服务体系,土鸡、土猪、土蜂养殖规模分别达到90万只、10.3万头、2.1万箱。二是加快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将舟曲申报为省级中药材项目重点县,大力推广普及应用中藏药材优质种苗及先进栽培技术,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抓好以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引进猕猴桃、大果樱桃、桑树等栽培技术,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新栽植核桃4万亩、桑树1万亩,完成核桃品种改良、高接嫁优4000亩。三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特派员、培育2—3户农业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建成2—3个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以食用菌和大棚蔬菜为重点的精品高效设施农业连片产业区,大力推广种植羊肚菌。四是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整合各部门培训资金,联系省内外优质资源,实施中长期订单式输转培训,建立健全创业服务机制,不断壮大劳务经济。完成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各2100人、实用技术培训53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0人、“两后生”培训600人,输转劳务3.7万人次,创收6.2亿元以上。

(五)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以城镇化建设为纽带,夯实基础设施,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后劲。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城乡统筹,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增投扩建,固本强基,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编制完成舟曲县城市风貌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导则,全面加快东山、曲告纳、博峪撤乡建镇工作,并高起点编制城镇建设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稳步推进立节桃树坝、峰迭狼岔坝、曲告纳丁字河口生态集镇及旅游景区建设。按期完成博峪、拱坝、曲告纳、插岗4乡暴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和东山、大川集中供热工程,争取实施坪定等3—5个乡镇的集中供热和道路排水工程。二是不断完善市政服务设施。扩大老城区集中供热范围,提升新老城区供水能力,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推进停车场建设,争取实施老城区管网改造项目,建设老城区垃圾中转站,根治老城区“城市病”。老城区瓦厂桥农贸市场和峰迭新区粮油交易市场正式运营。实施峰迭新区白龙江北岸民俗风情街、老城区滨江北路沿江步行道硬化绿化亮化、南滨河路综合广场、三眼峪排导渠东侧道路整治改造等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三是着力优化交通路网结构。全力配合实施渭武高速舟曲连接线、峰迭至代古寺、立节至永和等级公路建设,狼岔坝至沙滩、瓜咱沟至哈迭2条公路开工建设,改造提升通村公路,进一步提高全县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四是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和平台载体,全方位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盘活兰州新区舟曲产业园土地资源,争取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个,合同引资4亿元以上。

(六)聚焦社会事业进步,以优化公共服务为目的,完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统筹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狠抓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改薄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硬件水平,在老城区新建一所标准化幼儿园,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深化督导检查,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县级教师培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完善奖优罚劣和考核考评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大城乡教师和校长培训轮岗力度,促进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二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卫计服务网络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650元以上,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信息化全覆盖。全力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天津眼科医院、省级医疗机构对口支医工作。积极与中国慈善总会对接,争取配置以核磁共振为主的高新医疗器械,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齐健康一体机。将舟曲储血点升级为舟曲县中心血库。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利益导向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19个乡镇食药监所规范化建设。三是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统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省内外企业和县内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切实缓解就业压力。四是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紧盯摘掉“重点整治地区”帽子目标,坚持责任压力逐级传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决打赢禁毒工作翻身仗。全面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及时有效解决合理诉求。强化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创造了来之不易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奋发图强,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为顺利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为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 解:

1.1236: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

2.1+17+1+2:“1”指舟曲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17”指关于精准扶贫水利工程、动力电覆盖、交通支持、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培育、电商支持、教育支持、卫生支持、文化场所建设、社会救助、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及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帮扶工作队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全县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1”指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2”指关于精准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3.两保一孤:农村一、二类低保户,五保户和农村孤儿。

4.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5.水生态文明: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

6.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六大行动”:户外广告整治、砂石料场及河道环境整治、车辆维修及农机销售整治、建筑工地规范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星级评选、道路绿化美化。

7.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五大顽疾”:广告标牌乱贴、废旧机械乱放、建筑垃圾乱倒、农村柴木乱堆、农户庭院脏乱差。

8.全州“6955”交通突破行动: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941亿元(公路建设548亿元、铁路建设388亿元、水运建设2.5亿元、民航建设2亿元),建成公路5183公里、铁路369公里、水运航道157公里,实现全州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联通、水路开通、航路广通、旅游线路环通5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9.五节一会:博峪采花节、巴寨朝水节、东山转灯节、坪定跑马节、天干吉祥节和松棚楹联灯会。

10.两免一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1.三病:结核病、包虫病、肝炎病。

12.三张清单一张网: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政务服务网。

13.“12345”工作部署:把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条红线”,紧扣2017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使命”,打赢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大战役”,抓好开放开发、深化改革、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最大”,坚持基础优先、创新创业、绿色发展、产业富民、民生民利“五个取向”。

14.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5.“56344”工作思路:落实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正确处理脱贫与小康、内力与外力、个体与整体三大关系,切实用好社会保障资金、到户资金、金融资金、项目资金四类资金,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能力素质四大工程。

16.“七大”防灾减灾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抗旱减灾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森林草原防火体系、综合协调体系。

17.环境卫生综合整治“3456”工作法: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的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的主体“三个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经费保障、督促检查“四个到位”;坚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发展大旅游产业、主题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五个结合”;落实示范引领、分片包干、“门前三包”、村民自治、典型带动、目标考核“六项机制”。

18.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19.职普比:一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中职或职高)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的比值。

20.智力扶贫十大工程:党员干部队伍锻造工程、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医疗卫生保障工程、农业科技推广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工程、文化旅游壮大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工程、城市管理规范工程、非公经济增效工程。

21.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2.生态文明小康村“965356”建设标准:即基础设施达到“九化”(住房安全舒适化、道路便捷畅通化、街道场地明亮化、村庄绿色生态化、村内村外干净化、公共环境优美化、用水洁净安全化、用能清洁低碳化、通讯网络入户化);公共服务具备“六有”(有村卫生室、有乡村舞台、有便民服务网点、有电子商务平台、有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富民产业实现“五提高”(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提高旅游专业村品牌影响力、提高专业合作社运作水平、提高农牧民培训覆盖面);区域环境落实“三整治”(整治违章建筑、整治河塘沟渠、整治农村土地);卫生治理实行“五集中”(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广告标语集中设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畜禽粪便集中存放);社会管理体现“六个好”(村级机构健全,组织建设好;邻里关系和睦,村风民风好;保障体系完善,公益服务好;村民自治规范,民俗传承好;综合治理达标,社会治安好;创建工作达标,民族团结好)。

23.大健康:是以自我健康管理为重点,统筹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领域的全民健康新理念,它涉及与健康相关的各类信息、产品和服务,也包括为满足社会健康需求所采取的系列行动。

24.五险合一: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统一稽核。

25.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26.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 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7.一单两库:“一单”即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包括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两库”即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28.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29.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0.“853”挂图作业:平台建设“八个准”,即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村级作战“五张图”,即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贫困人口进出动态、全村脱贫目标任务、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贫困农户“三本账”,即脱贫计划进度账、帮扶措施办法账、帮扶责任工作账。

31.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由甘肃省委组织部牵头组建的10支涵盖临床内、外、妇、儿等科室的优秀卫生人才医疗工作队,自2015年12月开始分赴甘肃省各县市开展为期一年援藏支医活动,旨在通过接诊带教,使被支援县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促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上一条: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条: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