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各皂坝的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0-05-27 09:18:48 来源: 花开舟曲 作者:姚剑 点击:

精致靓丽的石头墙,独具特色的民居,平坦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景观带,处处体现着人文与生态,彰显着绿色与环保,倡导着文明与和谐。这就是地处白龙江畔的舟曲县巴藏镇前北山各皂坝村。

原本杂乱无章、设施落后的旧村落,如今变成了环境美化、院落净化、村庄绿化的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产业融合、生态立村、旅游富民的创新之路,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结合,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

各皂坝村共76户280人,藏汉聚居,耕地面积263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重点发展核桃、樱桃、花椒等经济林果,因其“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生态农旅、白色哈达团结、青色石头之城、金色产业发展”而得名,故而称之为“生态农庄、多彩石城”。

各皂坝村始终秉持生态环保理念,利用石材便利条件,对石块墙和废旧瓦片再设计、再加工、再利用,不仅美观大方、玲珑如玉,而且节约环保、安静整洁,沿途用石板堆砌的石墙,各种用小石头拼凑的图案造型更是别具一格,让人眼前一亮,形成了集白龙江上游藏羌民族建筑特征的“石头文化”,既具藏乡之神奇粗犷,又蕴江南之古朴清雅。

“我们村子现在变化很大,街道也拓宽了,房子也漂亮了,我家建了洗澡间,做了水冲式厕所,大门也换成新的防盗门了,房子以前都是旧的,现在做成新的了,环境变好了,人住上也舒服了”各皂坝村村民杨振军激动地说。

这些都得益于甘南州开展的“环境卫生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也得益于善良朴实的各皂坝儿女的勤劳付出,以前泥泞难行,如今宽阔平坦,以前村内环境脏乱差,现在村容村貌美如画。

“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土墙,道路很窄,出行交通很不方便。”说起原来的出行环境,村民卓尼玛措止不住地叹息。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邻里礼让典范在这里演绎出了新的故事。村民张夫才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主动带头拆掉自家正方半间,为村里更好的发展让路,为群众做了示范带头的榜样。

在各皂坝村每名党员家门口,都挂有这样的牌子。上面写有党员姓名,入党时间、承诺内容等信息。舟曲县通过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不但亮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依托“党组织+网格”管理体系,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排查、推进移风易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乡村重点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皂坝村的文化墙也是惟妙惟肖、亲切朴实。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藏汉文字,有手工描绘传统服饰、酿酒敬酒、百孝经、弟子规等图案和文字,旨在倡导群众百善孝为先,懂得尊老爱幼,教导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做一名有礼之人。

如今,全县19个乡镇和208个村全部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实践站。通过开展在“学和讲”中聚民心、“议和评”中树榜样、“帮和扶”中见实效、“庆和乐”中扬新风的4个“1+1”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面对接。

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七十多岁的杂买刀草老大娘每天差不多都要在村里转一转,活动一下身子骨。“过去这里纯粹就是一个堆放垃圾和农家肥的犄角旮旯,谁还来这里。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文化广场也有了,环境变得更美了,村子成了景点了,不说县上、镇上的人经常来玩,就连外地旅游的人都要来逛一下,我们在这里生活也很自豪。”杂买刀草高兴地说。

五彩石城、生态庄园。现如今,各皂坝村正在兴建一个集游客接待、水上乐园、特色养殖、经济林果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庄园,培育集餐饮、民宿、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高质量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

“青石垒起藏乡村,石板铺就致富路”。各皂坝村的蜕变是舟曲县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实践,也是全县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的舟曲,生态环保的理念已镌刻在青山绿水间,文明新风已植根于每个藏乡儿女的内心深处,“生态秀美”之花处处绽放。

各皂坝村不再是“与世隔绝”的穷旮旯,已变成了“小有名气”的金窝窝,乡亲们脸上的愁容少了,欢声笑语更多了,勾勒出一幅“天蓝地美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秀美画卷。

 

 

上一条:龙江滔滔迎宾客 互鉴互学谋发展

下一条:杨君一行深入舟曲县督查指导近期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