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西固起义
纪念舟曲解放71周年
冰 鼎/甘肃舟曲
71年,天翻地覆,换了人间,芙蓉国里尽朝晖。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舟曲这座美丽的山城发出夺目的亘古未有的光彩。但请一定记住,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那一声震撼世界的庄严宣告和耀眼的礼花中:11月1日,西固起义;12月10日,西固解放(1954年改称舟曲)。
就在1949年8月,我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西北、西南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先后解放了天水、兰州、西宁等重镇。致使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的残军从西安仓惶出逃,龟缩至陕南汉中一带。为加强陇南防务,阻止解放军入川,国民党军政长官公署主任胡宗南于1949年7月组建了陇南分署,委派秘书长赵文龙为分署主任,坐镇陇南,统揽一切军政大权,重新部署防线。这时,国民党的溃军、官员和特务均集中在这一带,企图凭借陇南的崇山峻岭,据险扼守,控制甘肃通往四川的战略要道,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军入川,进行最后的垂死挣扎。

中共陇南工委(武都地下党)为配合解放军“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解放大西南”的战略决策,坚持“放手发展组织,武装工作第一”的原则,积极发展地下党,组织武装力量,争取促成国民党地方政权和军队起义,以配合解放军主力,打好基础,为解放大西南夺取最后胜利,提供有利条件。
西固县是国民党陇南防线的要塞防地。1949年8月,国民党陇南绥靖公署主任赵文龙察觉到第八站区保安团上校副司令孙铁峰,有参与地下党策动武都暴动的嫌疑。于是施用调虎离山计,由保安团遣送孙铁峰到西固县任县长职务。孙铁峰到西固县后,在解放大军的压力下,惶感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看到全国解放形势,迫在眉睫,审时度势。于是便选择了投靠解放军的道路。这时,在兰州的尚佐周(时任甘肃省参议、建设厅秘书)和沈容海,决定去找孙铁峰作试探性的策反起义工作。由于尚与孙之间有特殊的学友关系,谈话中果真不谋而合,于是作了起义的决策,并积极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扩大武装力量,把原有的一个保安中队再扩增一个,然后寻找党的地下组织,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并派尚维周到武都寻找地下党员王锐青(王是尚的老师),求得地下党的帮助。8月19日,尚维周在武都高山巩家坪跟王锐青取得联系。王听了汇报后,对尚交待了三个任务:一是要严守秘密;二是要保护好敌伪档案;三是要保护住粮仓。

在地下党王锐青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共西固支部,孙铁峰等人按照上级的指示秘密展开起义组织工作,即对中下级人员作思想动员;控制自卫队、警察队,并将马步芳在西固扩征的百余名新兵编入自卫队;组建官亭游击队,把全县8个乡镇警卫班百余人改编为第二中队,刘奠基(藏)、杨为柱任中队长,杨隆基、王丕显、王国泰任分队长。两个中队联合成立自卫大队部,韩庭俊任大队长,刘庆震任警察局长。并从政治上逐步做好国民党军政要员的思想工作,即在县城附近消除马步芳溃兵的骚扰侵犯活动。9月上旬,国民党247师李惠民溃军1000余人突然窜进西固城,所到之处欺压百姓,抢劫粮食和牲畜等财物。孙铁峰规劝李惠民不要如此肆意妄为,残害百姓。李不但不听,反而拉拢孙带自卫队、警察投靠他当一名副师长。早在8月中旬,礼县解放后,王锐青转移到礼县向武都地委汇报工作,并派人去西固与孙铁峰联络起义事项。9月中旬,参加岷县起义的周初祥,也派曹远峰(孙的同学)到西固做争取孙铁峰起义的工作。孙接受了周的意见,表明了起义的态度。
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震撼全国各地时,孙铁峰等人兴奋异常,想早日宣布起义。但李惠民有一个团的兵力,其装备精良,士兵多有作战经验,李的部下又很顽固。孙考虑到,如果以地方两个中队的保安团和警察兵力,举事起义,是难以取胜的,因此暂作息兵之举,待伺机而动。10月下旬,解放军62军派曹远峰等人来西固疏通孙铁峰,动员其派人修架被敌军烧毁的临江通口桥。孙铁峰与解放大军取得联系后,随即修复桥梁,并向解放军首长暗中汇报驻守官亭镇的敌338师兵力和装备情况,请求先派兵先解放官亭。10月22日,62军204师5团为大部队开路,分兵两路南进。一路正面直取邓邓桥;一路由杨佐庭率游击队,绕道石家山下青林子截断敌军退路,直插官亭。23日晚,午夜时分,在青林子隐藏的解放军趁敌人酣睡之际,冲进官亭镇,勇冲猛打。敌军闻风丧胆,全部被俘。镇外一个排的敌人听到动静,欲逃跑时也被截获俘虏。经过两次激战,官亭镇得到解放。

这时,李惠民万分惊慌,10月26日下午,李部准备全师南撤,县政府宴请李及部下。在吃饭中,李的参谋长附耳私语:“少吃酒,今晚有要事。”宴席结束后,孙铁峰与尚佐周紧急决定准备先发制人,即派兵把东城门打开,又布置人在满城虚张声势,说解放军快打进城了,使敌军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晚7时,自卫大队迅速移至驼岭山城隍庙,驻守营垒,俯视全城。县政府留大队长韩庭俊与李惠民周旋。9时,李请孙铁峰、尚佐周去开会,孙、尚两人将计就计。李惠民让孙带自卫队、警察撤到南峪。孙对李佯允答应晚12时准时出发。李惠民半夜时分率部提灯蜂涌通过南门桥,至第二天中午,李部过完。孙即派人拆除桥梁,切断了李的后路。李撤至南峪寨发觉孙未来时,又不见自卫队到两河口,自知上当,绝望中将部队部署在白龙江南岸一线,连日派骑兵进城抢粮、抢商号,残害百姓。李并派人四处找孙,但杳无踪影,而孙却站在东城驼岭山、尖子石山上。哨兵发觉李部的抢粮队远远而来,急忙报告驼岭山上的自卫队,于是敲响驼岭上城隍庙鼓楼铜钟,城区群众出城躲避。为教训李惠民部,孙铁峰命自卫队在尖子石山上筑起前沿工事,埋设地雷,组织东山民兵挖毁公路、桥梁,严密监视敌军的动向。
11月1日凌晨1时,驼岭山龙山寺内灯火通明,群情激奋。孙铁峰率领自卫队、警察300余人,举行西固地区的武装起义。宣布彻底脱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派代表送信并电告彭德怀总司令及62军西固起义的情况。信中说:“雄师西指,解民倒悬,云霓指望,遐尔同心。地处边陲之西固人民,30年以来受尽国民党反动派之剥削压迫,人民负担奇重,实无喘息之余地。铁峰等人不忍坐视民疾,遂率西固军民高举义旗,欢迎解放大军。并正式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统治,在钧座领导下为人民服务,临电迫急,不胜待命之至。”(见1949年11月13日《甘肃日报》)。起义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孙铁峰指挥,积极进行游击活动,扰乱敌军部署,并对来城抢粮的敌骑兵予以打击,击毙敌连长一名,藏民火枪队队长安代九同志在这次反击战中光荣牺牲。同时加强尖子石山的兵力。孙铁峰派自卫队员连夜护送孙玉书、刘化育去下迭洛大,与62军先头侦察部队联络。12月1日上午,李惠民率骑兵逼近尖子石山,起义军守兵个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当敌军进入伏击圈,起义军居高临下,猛烈开火。东山民兵的滚木、擂石也砸向敌群。顿时,长枪、火枪、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喊杀声连成一片,打得敌军人仰马翻,损伤大半,仓惶逃命,丢弃的枪弹、麻袋和大衣等物漫山遍野。起义军初露锋芒,士气大振。12月3日,62军军长刘忠接到起义的来电,随即复信,表示祝贺,并通知孙铁峰等到军部开会。孙考虑李惠民会伺机报复,由他留守备战,派杨为柱、沈容海、尚佐周为代表去军部开会,晋见军部首长。尚佐周向62军首长作了汇报。刘军长向他们布置当前应立即着手开展的工作,就是配合大部队组织人力、物力,搞好支前,协助工兵营尽快修复桥梁和公路。12月4日,解放军桂殿参谋一行,离开下迭洛大并与赵得昌的藏兵队,一齐进驻西固县城。城区人民一片欢腾。12月5日,解放军侦察部队派兵协助扼守尖子石山阵地,并在街上张贴宣传标语、布告等,宣布使用货币,顿时使市场活跃起来。

此后几日,起义部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连战连捷,协助解放大军沉重地打击了顽敌。孙铁峰作南下向导,解放武都;尚佐周、沈容海作解放西固向导。12月10日,西固县终得解放。西固县人民政府随即成立,李广植任县长,慕锡林任副县长。全县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喜迎解放军进驻县城。接着解放大军南下,18兵团随刘忠、鲁瑞林之62军进军四川。西固县建立了官亭支前粮站,有陇西、漳县、岷县、礼县、西固5个县支援面粉、马料、柴草。前后共收贮面粉50万多斤、马料20多万斤、柴草20多万斤;化马支前粮站,先后收贮面粉6万多斤、大米1万多斤;有700余名农民、1974骡、马、馿、组成担架队和驮运队支前。
71年前,三座大山,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山河破碎。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为,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的光明前途。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正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画卷,正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面前展开。舟曲的明天会更加惊艳美好!
作者简介:冰鼎,甘肃舟曲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理事。八十年代初始在国内发表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学术论文。多篇作品获小说、散文、诗歌、诗词、对联奖, 并入选多种文集 。主编县文艺刊物《山泉》品牌20年(1986--2006)。主编(著)出版有:《舟曲民歌集成》《舟曲灯联大观》《西固起义》《舟曲史话》《舟曲县志》《舟曲神话传说故事全书》等。历任舟曲县文化馆馆长、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文\冰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