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海之城到贫困县、从市直机关到偏远乡村、从高楼大厦到田间地头。2017年7月,王昕同志肩负着光荣使命,带着组织的殷切嘱托,来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舟曲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来,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天津市和平区与舟曲县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安排部署,倾注真情实意,谋划真招实策,坚持真抓实干,把天津的创新发展思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服务理念带到舟曲,倾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助推舟曲打好脱贫攻坚战。在甘肃省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舟曲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好”的等次,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评为帮扶先进个人,他——就是天津到舟曲县开展对口帮扶干部,舟曲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昕。

“望闻问切”把“症结”

王昕同志生长在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作为和平区房管局副局长,来到大山深处的舟曲,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给他带来了种种不便。到舟曲后,他克服种种困难,调整工作状态,迅速融入基层,全身心投入到分管工作。他经常对同事说,“组织把我安排过来,是组织对我的信任,那我就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出成绩,作出贡献”。

工作伊始,他就把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作为第一要务,白天轻车简从深入乡镇,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访贫问困,共商脱贫之策,直到暮色浓重。晚上他认真研究县乡村情,学习国家和省州脱贫攻坚政策,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通过不间断调研学习,他迅速掌握了舟曲县情概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需求,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制定了建设扶贫车间、帮助发展产业、加大劳务输转、促进消费扶贫等一系列接地气、切实际、可操作、见实效的帮扶措施,有力助推了舟曲县脱贫攻坚步伐。
东奔西走求“良方”

王昕同志怀着对舟曲人民的无限热爱,倾心尽力,凝聚各方力量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为找到制约舟曲发展的症结,他坚持只带一辆车、一杯水、一支笔开展调研,走学校、看农户,喝山泉水、吃农家饭,坚持用心观察、细致总结,形成了独有的帮扶思路。他心里总想着舟曲的建设,积极联系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舟曲老城区进行建筑物外立面规划设计,并免除全部400万元设计费,有效提升了城市品味和旅游品位。他心系着群众的冷暖,总牵挂着老百姓民生实事,为了使群众快速脱贫致富谋划出路,邀请中国农科院菌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金霞教授,到舟曲进行考察调研,帮助突破技术难关,使舟曲羊肚菌产量亩产高达720斤,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在他的协调对接下,近年来天津市和平区1.35亿元东西部协调帮扶资金全部精准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内5家知名企业先后落户舟曲,39家企业与舟曲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协调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到舟曲调研考察、拍摄专题片,相关内容在中央和地方等媒体连续播放。先后组织600余名津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双向交流培训,协调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与舟曲县签订教育帮扶合作备忘录,扩大在舟招生计划,有效促进了先进发达地区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与贫困地区的互通互鉴。
借船出海蓄合力



“帮扶资源不限于政府资源,帮扶目标不限于既定任务”这是他开展工作的思路。他拓展视野、大胆创新,挖掘一切资源,助推舟曲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他的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下,2018年,舟曲县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下简称UNDP)接触,寻求智力帮助和项目支持,通过一年十多次与UNDP深入交流和反复洽谈对接,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UNDP先后选派6批次33名专家赴舟曲实地调研,就韧性社区建设、科技大棚、地质灾害治理、灾害灾前预警预报等项目的示范性、代表性、可行性进行考察论证,设计项目文本,确定合作方向和具体项目内容。舟曲县先后6次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协调对接工作,并于2018年8月应联合国特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一带一路与中非减贫合作”国际峰会,借鉴了中非双方先进的扶贫经验。2019年7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UNDP、甘南州政府和舟曲县政府在甘南州府合作市四方共同签署了总投资300万美元,执行期3年(2019年8月—2022年7月)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甘肃省舟曲县减贫与韧性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文本,涵盖文化旅游、灾害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科技商务等多个领域。2019年12月,受联合国邀请,访问了联合国驻瑞士日内瓦总部并与人道主义救援厅进行了沟通,访问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分享了应急预警、防灾减灾等经验,舟曲县成为全国首个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直接合作的县级政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UNDP派出专门调研组到舟曲开展评估调研,编写了《贫困地区新冠疫情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工作调研报告》,为舟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
广接地气固“阵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昕明白要想帮助贫困户“拔掉穷根”、真正实现脱贫,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找准产业项目是关键之举。


他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为舟曲的发展想办法、谋出路,他积极协调、多方争取通过不断努力为舟曲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作为曲瓦乡的包乡领导,总想着用什么方式真正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于是他借助UNDP科技优势,在曲瓦乡实施了科技大棚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实行有机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打造樱桃、草莓和各种蔬菜的高效种植模式,以及羊肚菌、木耳等各种菌类的立体种植模式,推动设施种植产业加快发展,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增收,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也让群众学到了高新技术。他积极深入乡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富民产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等工作,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补齐了工作短板。他加大驻村帮扶暨“一户一策”工作督导,及时召开推进会,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一户一策”落地见效。他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把党的嘱托、群众的期盼,化作无穷的动力和满腔的热情,在舟曲的土地上洒下滴滴汗水,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危难时刻显忠诚



在舟曲江顶崖滑坡、牙豁口滑坡、“8·17”暴洪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来临之时,他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昼夜奋战,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共产党员忠诚本色,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白天他与县里同志现场处置险情、查看灾情,组织开展群众转移安置、监测预警、巡防巡查、抢险救灾等工作,晚上他加班加点,动员一切资源和人脉,积极与天津机关单位和企业联系,寻求援助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先后争取到300余万元抢险救灾资金及价值1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尤其是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方奔走呼吁,在全国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积极联系社会力量,向舟曲调运消毒液2吨,医用物品3330套,帮助舟曲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如今,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恢复了平静,回忆起之前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经历,他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职责。灾情能够将人打倒,也能够够激发人的昂扬斗志和无穷战斗力。在抢险救灾的斗争中,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有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职责,从履行职责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他并肩作战的人身上,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这就是王昕,一个农民心里的好朋友,同事眼里的好同志。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在舟曲这块土地上,书写着人生的乐章,为14万舟曲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心血。正如他在任职发言中所说的那样:“从到舟曲这一天起,我的命运就和贫困群众连在一起,我当竭心尽智,埋头苦干,不让一名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掉队。”

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默默奉献的付出、扎实有效的工作、有目共睹的成绩,给舟曲各族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影响,得到省州县各级的充分肯定,王昕同志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年来,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决策部署和对脱贫攻坚重要指示要求,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贫困县基础条件由“差”逐步变“好”,贫困人口由“多”变“少”的良好局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7年底3257户1.05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299户983人,贫困发生率由8.91%下降到0.83%,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图文\王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