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最后8个未脱贫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全省75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退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作为全国全省典型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抓住国家倾斜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立足州情实际,以环境革命为引领,以和谐稳定为基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州8县市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甘南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甘南特色的脱贫之路,赢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普查群众满意度为100%、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2019年,累计投资156亿元,惠及10.9万户48.9万农牧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被党中央、国务院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成功典型在全国宣传。甘南州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满意度、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18--2020年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甘南州共有三个,是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市州,也在全国首屈一指。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所说:“时间是最伟大的舵手,它既能以亘古不变的永恒让大地万物生生不息,又能让时空不断的定格在某些片断让岁月流光溢彩。”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和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践行者和参与者,特别是州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全州各级各部门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殚精竭虑、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胜利。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的重大历史时刻,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积极创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和新奋斗的起点。从今天起,本台推出大型访谈类栏目“回眸与展望——一把手谈扶贫”,重点邀请全州各县市党政一把手谈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谋划“十四五”规划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举措。
今天推出第四期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书写脱贫攻坚合格答卷
——专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
舟曲,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重灾县,也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和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生态脆弱、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八山一水一分田”、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客观制约,是舟曲县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直面的难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舟曲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全县上下以敢死拼命之精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决定性成效。十年涅槃,花开舟曲,一个文明,美丽,幸福,奋进的山城精彩绽放。今天,我们走进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对话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

甘南广播电视台 彭程:石书记您好!脱贫攻坚战深度贫困地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省级深度贫困县,到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舟曲的脱贫任务非常的艰巨和繁重,我们是如何解决困扰舟曲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舟曲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2013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9155户3.5万人,贫困发生率29.4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历史使命、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从“四个意识”的价值维度看待脱贫攻坚,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脱贫攻坚,累计实现87个贫困村和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今年初,省政府正式批准舟曲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线”工作法:
一是我们把感恩奋进矢志不渝的“舟曲精神”作为承载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在一线。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正值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收官之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对于刚刚经历大灾大难的舟曲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从灾后重建接续发力,把“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抢险救灾精神,转化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教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牢了思想基础,凝聚了人心,坚定了方向,汇聚了强大攻坚合力。
二是我们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等同志用生命铸就的“舟曲榜样”作为动力源,推动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在一线。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特别在舟曲这样自然条件艰苦、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的地方,显的更为艰巨。这几年,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我们的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基层、日夜奋战,特别是张小娟、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闫文卓5位同志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们以忠诚担当树立的光辉榜样,激励着全县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挑重担、奋力拼搏。
三是我们把切合实际指导实践的“舟曲方案”作为风向标,推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见效在一线。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县创建、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等指导性方案,建立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人”的责任体系,构建了“权责一致、工作到村、帮扶到户、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研究制定了优化初中教育布局、整合高中办学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措施办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全县贫困人口参保率100%,27家县乡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结算,208个村卫生室实现即时结报,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95.45%。农村人口住房安全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和分散工程供水率分别达92%、8%。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自然村通达率100%。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271元、8165元,低收入群体、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实现政策范围内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有效防范因灾因病致贫返贫。
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按照州委、州政府的总体安排,五年来,我们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生态工程”,建成了300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如今的舟曲,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走在舟曲的乡镇村庄,随处可以看到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态文明小康村,随处可以感受到从院外到院内、从城镇到乡村、从干部到群众、从行为到思想的“大蜕变”。“视觉贫困”和“精神贫困”同步消除,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甘南广播电视台 彭程:多灾多难的舟曲总是以自强不息的气概让甘南精神不断诠释着时代的强音,尤其在脱贫攻坚中创建的以党建为引领的“舟曲模式”成为全省的样板,还有哪些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的亮点和经验?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舟曲先后经历了继“5·12”大地震之后的“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十年的奋斗和发展,我们从悲壮走向豪迈、从贫困奔向小康。虽然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灾害的高发频发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脱贫攻坚进程,但是丝毫没有动摇我们拔穷根摘穷帽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这些年来,我们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创新实践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舟曲模式”,成为了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样板,构建了特色富民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布局,让贫困群众有了更高、更稳定的收入。
在产业发展中,我们培育了“优质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特色养殖、设施种植、劳务经济”5大特色产业,目前舟曲已建成特色种养基地80多个,种植经济林果25万亩、中藏药材11万亩,养殖从岭藏鸡100多万只、中华蜂5万箱、黑土猪5万头,建成库容300吨的果蔬保鲜库1座,年产100吨的蜂蜜生产线、1500吨的腊肉和300万只从岭藏鸡冷链宰杀线各1条,桑茶、金丝黄菊、油用牡丹、玫瑰等一批新型产业相继兴起。认证了农产品“三品一标”30个,注册了农副产品商标50个,150多种农产品实现商品化,一大批农产品与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产销对接,产业发展由分散化向集约化、由数量化向品牌化转变。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探索以1个党总支、带动1个联合社、发展多家合作社的“1+1+N”发展模式,建成了12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多家国家和省州级示范社,培育了“甜蜜党建”“田园党建”“致富伞党建”“金凤凰党建”“党员管家”5个“党建+合作社”品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全省抓党建促合作社发展现场会在舟曲召开。我们抓住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这个契机,培育了“田园城马·英雄故里”“多彩石城·生态农庄”“康养小镇·葡萄之乡”“春蚕吐丝·美丽蝶变”“红杉云烟·飞瀑流泉”5个“党建+文化旅游”品牌,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甘南广播电视台 彭程:今年白龙江风情线精彩亮相,尤其是土桥子和各皂坝等村子,让大家印象深刻,下一步如何加强舟曲旅游产业的自我造血功能?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今年,我们立足生态功能,借助“美丽舟曲”东风,凝聚干部群众力量,白龙江风情线“一轴”革故鼎新,G345线舟曲段白龙江沿岸10个乡镇8万群众除旧布新,精心布设以突出石头文化、楹联文化、水文化等为主的小景观,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真正让白龙江风情线成为内地通往甘南草原的一条绚丽彩带。“三核”精彩绽放,新老城区和甘肃省法官学院美化亮化绿化提档升级,景观和风貌改造扮靓城市,舟曲文化旅游的品味和颜值大幅提升。放眼望去,绵延70公里的白龙江风情线,群山峦峰与江河滚珠相得益彰,西北雄浑与江南俊秀相映成趣,精彩诠释着舟曲这方神奇水土别具一格的风采和神韵,穿梭其间大有“寄情山水叙乡愁,漫游天下看舟曲”的意境。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亮点纷呈,各皂坝、土桥子2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18个全省一流全域旅游专业村,445家农家乐和民宿及156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山水生态与田园风光各放异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些都见证着舟曲这些年在新思想的引领下点点滴滴的奋斗历程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从多角度、深层次再谋划、再推进,特别在挖掘松棚楹联灯会、山水生态、东山转灯、博峪采花、巴寨朝水、森林康养、石头建筑等特色资源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我想呢,应该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大景区建设。重点推进沙滩森林康养小镇和国家森林公园大峡沟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红豆杉基地,吸引游客体验植物王国的飞瀑流泉、灵秀风光;推进拉尕山4A级景区索道建设,提升人间仙境、天然氧吧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大景区建设融入甘川陕渝大旅游经济圈。第二,加快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个性化提升文化旅游标杆村、精品化打造全域旅游专业村、标准化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特色化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构建养生保健、休闲娱乐、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产业链,让“藏乡江南·花开舟曲”品牌再添“含金量”,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第三,数字驱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聚焦文化旅游、特色农业、中藏药材等美丽健康产业形成大数据中心,围绕蜂蜜、羊肚菌、花椒等名优产品打造大数据交易结算平台,探索实践“党建引领、数字驱动、旅游兴县、品牌崛起”的乡村振兴“舟曲新模式”。

甘南广播电视台 彭程: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后,舟曲在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因地制宜的重要部署?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上个月,我们掀起了一场革故鼎新、轰轰烈烈的“美丽舟曲”行动,并把这项行动作为乡村振兴谋篇开局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五个方面部署开展工作:
一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说到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将五大产业和新兴产业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升舟曲农产品品牌化和规模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步伐。二要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坚持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做好向兰州新区生态移民工作,加大生态项目向生态脆弱地方倾斜,努力在“美丽舟曲”行动中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三要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抢抓中央联系、省级指导、州抓推动的重大机遇,稳定现有的人才队伍,主动对接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智慧和能力。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和各类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农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选聘工作,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带领农村发展。四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通过公共文化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发挥好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继续加大扶志和扶智力度,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共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德润家园。五要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舟曲这几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借助“美丽舟曲”行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智慧凝聚起来,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舟曲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