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凭借这首诗,安徽桐城六尺巷成为了邻里礼让的典范,让全国人民所熟知,但在距离安徽千里之遥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也有这么一条“六尺巷”。

在“藏乡小江南”的舟曲,雄奇的翠峰山、奔腾的白龙江,在天地间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灵动的画卷。一个个宁静祥和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其间,成为了跳动在这幅画卷中最美妙的音符。

各皂坝,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玲珑如玉的村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满满的安静,满满的整洁,满满的清新。它如此亲切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在齐豫梦一样的歌声里,还是三毛深爱的撒哈拉沙漠里?


各皂坝村位于舟曲县巴藏乡西北部,层层石块、片片红瓦,旧屋展出新颜,在当地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对所有村民住房进行了特色化改造,深挖当地传统建筑文化,打造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石头建筑,形成了集白龙江上游藏羌民族建筑特征的“石头文化”。


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利用石材便利的条件,对石块墙和废旧瓦片再设计、再加工、再利用,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节约环保,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石头文化”特色。

眼前青色的石墙,朱红的大门,白粉墙上艳丽的图文,琥珀色琉璃瓦,让人迷离恍惚,不知身处何朝何代,疑似走进古代江南,那些高门大户环境优美的庄园里了。实际上,眼前的这些住户,都是当今地处西北地区,普普通通的藏汉百姓。


村道硬化、庭院绿化、田园美化、村容亮化,除了“石头文化”外,各皂坝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文化墙也是形势多样、内容丰富、朴素实用,特别是把地方特有的民俗、宗教、服饰等文化元素展现其上,惟妙惟肖、亲切朴实。


路修通了,新房子盖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有提高了。各皂坝村的核桃是被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的“舟曲核桃”,全村共有270多亩核桃园,树龄最长的达到一百多年。


如今,踏入舟曲,行走在绿树成荫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房前屋后和院内墙角栽种的苹果、梨、石榴、葡萄等林果,将逐渐打造出特色庭院经济,形成“天蓝地美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秀美画卷,实现了乡村美丽、群众富裕的新发展,擦亮了“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的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