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多岁的韩恩会看上去有些苍老。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在外打工,小儿子正在上高三,家里经济比较困难。韩恩会告诉记者,她因长年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只能种些麦子和包谷,酿些土酒,维持家里的基本花销。在水利厅的帮扶下,合作社为她代养中华蜂6箱,年底分红1200元。今年准备再多养几箱,争取年底多分些。谈起这些,韩恩会一脸感激。
省水利厅在帮助解决水利问题的同时,通过引导观念转变、调整产业结构、示范带动辐射、智力扶持激励和牵线企业入驻等方式,着力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在观念转变上,把村干部、组长、群众代表作为第一帮扶对象,通过组织会议座谈、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转变发展观念,提高致富信心。
在产业扶持上,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产业模式,通过项目和资金扶持,每个组树立1至2个典型,带动其他村民跟着学跟着干。
在扶贫攻坚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帮扶队员的身影。他们千方百计为村民出思路、想办法、解难题,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和村级实际资源,研究提出了10个贫困村围绕现有中藏药材、丛林藏鸡、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筹资50万元,用于扶持壮大特色农业合作社。目前,7个贫困村都已注册了专业合作社,将投入到专业合作社的20万元以股权的方式分配给贫困户,协调村里闲置土地、荒山入股合作社,实现资金变资产的转变。选派电商专家赴舟曲县开展电商扶贫系列培训,邀请多家药企到舟曲县考察洽谈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合作意向,9家药企与17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合作协议,3家药企现场签定了药材收购订单,2家药企与3家合作社达成了企业统一提供种苗、全程技术指导、市场价回收的联合种植合作意向。
在他们的努力下,东山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下庄村、谢家村,随处可见别致红顶
小“别墅”,有些村的村民也办起了乡村农家乐。
采访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省水利厅帮扶东山镇脱贫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感受到他们在精准帮扶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感受到了贫困群众在驻村工作队进驻后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