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曲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最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劳务就业技能培训,打造开拓就业输转基地,加强就业服务,精心组织输转,成功将劳务经济打造成为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成为助推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
一是不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务工技能。以市场就业需求变化为导向,以提高持证率为目标,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钢筋工、架子工、泥瓦匠、拉面师、裁缝等技能培训,特别是围绕汽车驾驶、挖掘机操作等开展长线培训,参训人员持证率达100%,5年来已累计培训劳务人员6万余人次,持证率达20%以上,推动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增强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着力壮大劳务品牌,持续拓展劳务基地。坚持走“以品牌占市场、以品牌促就业”的路子,以劳务公司为主体,多渠道宣传推介,努力打造了“舟曲龙江汉子”“舟曲保姆”等一批本土特色劳务品牌,提高了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坚持“稳定老基地、拓展新基地”的劳务输转基地建设思路,持续深化巩固原有的劳务基地,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扶持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和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提升劳务输转质量。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建立劳务基地96个,组建临时党支部30个,推动劳动力由自发盲目输转向固定基地输转转变,增强了舟曲劳动力就业附加值。
三是不断加强组织输转,提高劳务经济质量。积极扶持组建劳务中介机构19个,培育劳务经纪人95名、劳务带头人181名,打造舟曲“龙江汉子”劳务品牌1个,5年来累计输转劳务达21.22余万人次,综合创收达32.07余亿元,推动劳动力输转由小批量分散输转向大规模组织输转转变,提高了劳动力输转质量。
目前,广大群众通过参加劳务技能培训端上了“技术碗”、吃上了“技术饭”,劳务收入占群众收入的比例达60%以上,收入更持续也更稳定。(陈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