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一句普通的民间谚语,是羊肚菌这种野生食用、药用菌营养价值的最好概括。超高的营养价值,也使得羊肚菌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把原本野生生长的羊肚菌搬进人工培育的塑料大棚里,已经成为了我县促进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


记者来到离县城不远处的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业科技园,8座实验大棚里新栽种的一颗颗羊肚菌正破土而出、露出新芽。

走过一段田间小道,掀起网状的“棚帘”,一垄垄种植的羊肚菌规划有序,网棚顶上配置了灌溉水网,这样可以在炎热的天气里给网棚增加空气湿度。县农技站副站长王雪明作为科技特派员正在对绿脉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近年来,我县把羊肚菌产业作为一项促农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2016年成立了食用菌推广办公室,扶持创办了“甘南舟曲天河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了“天河1号”和“天河2号”菌种,成功试种了反季节羊肚菌,反季节种植的羊肚菌出菇提前了40天左右。而作为推动当地羊肚菌人工种植和产业链发展的牵头企业,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集羊肚菌的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使全县整个羊肚菌的产业链条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同样种植羊肚菌的还有在峰迭镇城外村的绿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在政府的资金帮助和绿脉公司的技术指导下开始试种羊肚菌。截至目前,合作社带动29户群众,种植面积达到35亩。同时也实现了土地流转利用,羊肚菌在十月埋植于地下,次年三月中旬开始采收,采收期45天左右。种植结束后,可继续种植木耳或其他农作物,这不仅解决了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

目前羊肚菌种植产业已经在白龙江沿岸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到850亩。平均亩产鲜品300斤,鲜品单产最高的达到468斤,按市场价6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增收效益明显。(记者:舟曲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