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舟曲县:凝心“帮学带”聚力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8-12-21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贫瘠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农村”,脱贫路上的“门外汉”变成了取经归来的“土专家”,在外奔波的“打工仔”变成了带动乡亲的“领头雁”……在舟曲,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村党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舟曲走出了一条“第一书记帮、村组干部学、农村党员带”的发展新路,奏响了一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进行曲。

第一书记“帮”

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先天不足,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与舟曲县曲瓦乡水泉村初次相遇,这个村庄留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韩其成这样的印象。

“既然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就要担负起‘当家人’的责任,就要把根深深地扎进这个州级深度贫困村。”韩其成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并从到村第一天就开始走“亲戚”串“门子”,了解村情民意。

得知贫困户缺少地膜、化肥等农用品,韩其成当即发动所在单位职工为23户贫困户捐资6000元,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村民反映出行不方便,他积极同有关单位对接,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督促完成3600平方米村道硬化;帮助村里培育农民合作社3个,带动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发展山野菜、中药材种植和土猪养殖……

如今的水泉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硬化的水泥路面笔直平坦,致富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干劲更足了。

在舟曲,像韩其成这样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被老百姓称为州上来的“攒劲娃”、东山镇下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洪文涛,巾帼不让须眉的城关镇庙沟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马红梅等,他们把服务从机关带到了农户家中,用实干为村里发展注入活力,用努力和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换来了乡村巨变。

村组干部“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铁人王进喜的铜像前,来自甘南州舟曲县的74名村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这是继组织村干部赴贵州六盘水学习“三变”经验后,舟曲县又一次组织村干部赴外地参加培训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肩负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培训班结业时,江盘乡河南村村委会主任陈江龙表示,回到村里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干部群众一道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好。

舟曲县十分注重对党员干部的再教育、再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到安排党校讲师、农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致富能手下乡授课,再到赴六盘水、玉门等地学习先进的发展理念,学习转变了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升了他们致富带富能力。

农村党员“带”

“大妈您看,西红柿24.5斤,辣椒8.6斤,一共是99块3毛钱……”每天早上,峰迭镇瓜咱村卧牛山庄门口都热闹非凡:背着背篓、推着板车的菜农,忙着过秤、算账的农家乐主人和员工……

卧牛山庄是由张虎朝创办的。早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农闲时打零工的普通农民。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张虎朝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筹资注册了峰迭镇瓜咱村卧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群众家里自产的花椒、山野菜、土猪、青稞酒等农特产品,合作社均按照高于市场价的标准统一收购,既保证了农家乐发展的需要,又解决了贫困户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利润少、增收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村里66户300多名群众入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1户。

张虎朝是舟曲县着力提高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发挥基层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的代表之一。“养蜂专家”薛代花、“鸡司令”谢村选、“玫瑰种植能手”杨江平等,在舟曲,像张虎朝一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层出不穷,他们既成就了自己,又富裕了乡亲。(徐锦涛 姚剑)


上一条:关于拟提交省文明委全体会议研究审议的第十四批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的公示

下一条:多措并举打造“扶贫车间”就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