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举行了首批20个“就业扶贫车间”揭牌授牌仪式,标志着我县在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门路上迈出了关键步伐。位于城关镇罗家峪的天河菌业公司,作为我县的一个扶贫车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前来务工,公司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推动扶贫车间建设的工作要求,我县研究制定出台了扶贫车间创建扶持政策,从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同时,开展就业对象岗前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参与食用菌培育加工、玫瑰种植、苗木栽植、畜禽养殖、中药材种植及货运物流等多个行业。

11月28日,记者来到天河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二十余名工人正在如火如荼的配制羊肚菌营养液,今年30岁的冯周琴是城关镇罗家峪村的贫困户,她与其它村的姐妹们正在熟练地拌匀羊肚菌营养液,装袋,搬运,扎孔,装车,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据了解,羊肚菌从菌种的开发到营养液的生产,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链条衔接,在扶贫车间中,每一个贫困群众都有自己的生产工作岗位,在每个岗位上,贫困群众不仅能够学到羊肚菌的生产加工知识,并且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近年来,我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设施农业“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着力抓好以羊肚菌为主,香菇、平菇、海鲜菇、木耳等同步发展的食用菌种植产业,促农增收成效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前些年,由于我县没有菌种生产技术,菌种主要委托四川青川和陇南康县培育生产,这即增加了生产成本,更无法提供技术支持。甘肃天河高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时在我县建设总投资3590万元的羊肚菌繁育研究及菌种生产项目,建成投用后年生产菌种150万—300万袋,供应种植面积5000-10000亩,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特别是“扶贫车间”建设以来,解决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送工作到家门口,让一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迎来新希望,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户无法外出务工但又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实现增收脱贫。
今年以来,我县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细化政策措施,将“四个意识”落实到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上。为打造扶贫车间建章立制,促进就业扶贫工作健康发展。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梳理“扶贫车间”内就业扶贫方面问题,确定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并针对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等问题,制定了责任清单管理制度。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扶贫车间已吸纳贫困群众3000多人。(记者:严辛酉 奂振强 尚金华 孙晓文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