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绿色发展”的舟曲答案——舟曲坚持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09-28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低碳、环保、绿色、有机、零排放、生态文明,这些词汇近年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高频词。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成为全社会迫切面对的问题。

  生态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如何摆好发展棋局。舟曲的答案是,不能等开发完了再建设生态文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不通,不能走,也走不起。不走错路,避免走弯路,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固守生态红线,才能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碧水青山。

  舟曲从实施生态保护、地质灾害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节能减排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逐步告别“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持续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成功不必在我任期绿色梦想的追梦之旅”。

  记者 何龙 李建舟

  搭建平台:

    描绘“绿色舟曲”新画卷

  如何定位舟曲发展、如何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如何发展杜仲产业、如何发挥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核心作用、如何做好古藏文文献抢救保护、如何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今年4月,舟曲县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陇和春农林牧科技有限公司就舟曲绿水青山工程与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国情调研合作事宜达成共同意愿:在舟曲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自然灾害治理国情调研基地、古藏文文献研究基地、生态发展国情调研基地”,深化拓展合作领域,提升舟曲品牌力、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借鉴中非双方先进扶贫经验,进一步了解国际扶贫合作与交流,助力舟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舟曲县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邀请,派代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期间,舟曲县代表就全县生态旅游发展、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情况,对国扶办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汇报交流,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就下一步UNDP与舟曲县的合作交流交换了意见。

  下一步,舟曲县将借助UNDP的广阔平台,推进舟曲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助力舟曲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生态保护: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舟曲县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实到具体实事上,一方面依托共识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另一方面,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厕所革命”便是突破口之一。

  贫穷不是生态文明,富美才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小康村建设,关键是“环保”,重心在“富民”。怎样让生态美与百姓富融为一体,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在舟曲偏远山区的不少村落,公厕不仅摒弃了原先脏、乱、差、臭的形象,还逐渐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建筑,“第一次来的人,谁能想到这些好看的建筑是公厕?”舟曲县生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厕所革命”中,我们充分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统一规划,在岭坝村,因地制宜,设计公厕时与背后重重叠叠的山脉相呼应,融合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土桥村,该村结合“旅游村”定位,在厕所外墙绘制乡土版画,再以鹅卵石铺地装饰,与整个村庄融为一体,散发出浓浓的文艺味……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提升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加入到生态建设的队列中。”舟曲县环保局局长说。

  在各皂坝村,村民卓尼玛措每天都会把垃圾丢进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垃圾桶里。在她看来,垃圾分类很简单,“把腐烂和不会腐烂的分开就好了。”如今,像卓尼玛措这样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村民在舟曲各乡镇已占大多数。

  舟曲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优质经济林果业、中藏药材产业、特色养殖业、设施种植业、劳务经济五大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结合各村实际差异化扶持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种植、土鸡土蜂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舟曲丛岭藏鸡、中华蜂、中藏药材、核桃、桑蚕等5个富民产业规划通过省上评审,“舟曲核桃”“舟曲花椒”“舟曲丛岭藏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9个。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10万只丛岭藏鸡散养基地、6个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均达到200亩的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核桃高接换优示范点6个1165亩、桑蚕种养示范基地5个3300亩、大樱桃示范园4个141亩,栽植花椒1000亩,种植羊肚菌800亩、荞麦2000余亩、优质黄豆750亩,充分发掘舟曲作为甘南藏区却又不同于甘南藏区的独特产业优势,实现了品牌效应和群众增收的“双赢”。

  地质灾害治理:

    为群众筑起“生命屏障”

  舟曲山峰耸立,“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分平”恰当地道出了舟曲县“山高坡陡路险”的境况,也使其成为了地灾多发、频发之地。如今的舟曲人揣着一股“敢叫地灾低头”的英雄气概,打响防治地质灾害的攻坚战。

  舟曲县19个乡镇均有地质灾害分布,涉及面积较广,有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点215处,其中灾害性滑坡主要有124处,已治理11处;灾害性泥石流沟道91条,流域面积2160km2,主沟长度507.07km,已治理10处。其中2018年7月10日强降雨引发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4处,这些灾害隐患点威胁着75%的村庄、80%的人口安全。

  近年来,通过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了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研判、应急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实现了自然灾害防范由事后被动防御、被动应急救援向事前监测预警、事前主动防范转变,降低了因灾致贫几率。

  治理工程实施后,由于框架梁与坡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坡体在锚索作用下的变形能得到限制。预应力锚索框架可以将高边坡病害防治与坡面柔性防护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防治高边坡病害的目的,美化了环境。同时,有效保护了治理区前缘坡下基础设施及道路行人的安全。

  水土保持:

    让山川焕颜水土重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掷地有声的论述,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舟曲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尤其是沿白龙江一带,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近年来,舟曲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发展水利水保工程,治山治沟治水,增绿富民惠民,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

  ——“五小水利”工程项目:2016年总投资751万元,涉及项目涉及14个乡镇35个村,控制灌溉面积9597亩。

  ——白龙江沿川坝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759万元,在白龙江沿川坝段2.04公里河道范围内新建左岸护岸1.4公里,右岸堤防0.91公里。

  ——拱坝河流域7.24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项目:批复投资2077万元,工程建设内容为在片片沟、天干沟、恰瓦沟、茶坪沟进行治理,治理河长7.25km。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项目批复总投资165.46万元,到位资金163万元,新建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延伸到10个乡镇视频系统。项目已于2017年11月3日通过州级验收。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批复投资188万元。建集中供水工程19处,其中新建引水工程1处,维修改造引水工程18处。解决2144户919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4万元,已完成投资14万元。

  ——2017年实施的曲瓦乡半山和果耶乡阳坡小流域水土流失项目:完成治理面积2.39km2,完成投资150万元;2017年4月份争取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返还县级75万元,用于峰迭镇沟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川小流域治理。

  近年来,舟曲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地质灾害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率稳定下降,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在汛期,严格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接收和发布信息,预警预报。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短信达239次44826条,组织乡镇演练3场,培训5次。密切关注降雨和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调度指挥各乡镇防汛工作。做好雨、水情的统计和报送工作,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蓄水。目前,全县40条小流域共建79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2个视频监测站、248个村级无线预警广播站,防治区面积达1639.22平方公里,涉及19个乡镇,201个村。

  退耕还林:

    “还”得青山秀水农民富

  行走在舟曲县三眼峪,翠峰山高耸云端,山脚下树木苍翠,到处是浓浓的绿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8·8”泥石流灾害核心区。曾经的满目疮痍,如今被坚强的舟曲儿女建成了美丽家园。

  舟曲积极推广了坡耕地“集雨坑”生态经济兼用型等造林模式,将退耕还林的区域重点布设在陡坡耕地和林缘区周边,河流、公路沿线等生态区位重要地段,集中连片,规模营造,整流域推进。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县上有关部门把种苗的生产和供应纳入规范化全程管理,各环节都有技术人员把关验证。在栽植过程中,积极推广覆膜保墒,带土栽植等实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成活率。

  目前,全县县属林地森林覆盖率增长了0.09%,达到32.74%,全面完成了2017年森林覆盖率目标考核任务。2017年,已兑现2016年度天保工程补偿资金796.62万元,兑现2016年度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74万元,兑现2016年度生态护林员管护报酬240万元,2017年度240万元正在兑现之中。

  当一场场喜雨降临到舟曲的千山万壑时,近年来新植的侧柏、核桃、冬青、山杏、刺槐枝叶挺拔,,一派生机!

  退耕还林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方面的巨大作用正在逐年凸现。据统计,退耕还林几年来,全县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24.9万亩,其中核桃栽植面积达16.73万亩,花椒3万亩,油橄榄0.56万亩,桑蚕0.44万亩,苹果、梨、大枣等4.16万亩,大樱桃0.0141万亩,有力助推了林业脱贫攻坚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针对自查中不合格面积地块,编制了《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017年秋季补栽方案》,各年度共计补栽面积达36602.5亩。

  义务植树共栽植刺槐1.39万株;各乡镇、行政村完成义务植树32.01万株,舟曲林业局完成10万株,境内69座水电站完成13.9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2%,圆满完成2017年春季义务植树58.33万株任务。

  大力开展绿色长廊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在峰迭新区栽植大树苗1408株、小灌木1047655株,发放草籽911.3kg,籽播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855.92万元在省道313线沿线巴藏、立节等8个乡镇落实退耕还林面积1.0699万亩。今年舟曲县新增造林面积3.3万亩,进一步加快了“生态舟曲”建设步伐。

  节能减排:

    新能源开启新生活

  开关“咔嗒”一声轻响,一团淡蓝色的火焰“砰”地从沼气灶炉膛里升起,不一会儿,舟曲县东山镇村民李银全的灶房里飘满了饭菜香味。

  近年来,舟曲县以沼气和太阳能建设为龙头,以“一池三改”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全县农村能源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养殖场沼气池建设任务都已完成,全县农村沼气、太阳能、节能炉等使用普及率达到35%以上,已成立县级服务网点。积极配合“十三五”扶贫、精准脱贫农村能源建设政策任务开展工作,开展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炉等新型节能用具发放工作,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政策及法规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上报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信息、总结和报表,完成设计部门和农牧局交办的其他任务,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保持稳步增长。

  ——2014年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建设项目2座,项目总投资57.12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并交付业主正常使用。

  ——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农村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68.8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44台。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2017年,批复舟曲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示范村项目1处。项目总投资20万元,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就绪,预计年底全面完成。

  为了认真做好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工作,成立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网点。县由企业领办,专门从事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工作。目前,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网点的成立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初步发挥效益。

  如今,勤劳的舟曲儿女奋斗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相信他们一定能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一条:舟曲县召开2018年安委会第四次全体 (扩大)会议

下一条:舟曲: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违纪案件通报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