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和“新农人”的涌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的标志。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电商平台,中国各地的农产品打破了地域的束缚,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这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农村电商还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与融合。工业品得以更为顺利地下乡,农产品能够更为顺利地、更为便捷地进城。据统计,2023年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已经达到了2.49万亿元。
农村电商的发展还推动了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促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此外,电商的发展还吸引人才回流,产生一大批“新农人”。“新农人”是相对于传统农人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农人,指的是以种植业、农业为主的。“新农人”是指那些为了创业理想而投身到农业等行业中的创业者,他们中不乏海归回国、城市青年下乡或者乡村进城求学然后再回到农村的人才、也有经营工商业的成功者,也有在外参军转业回乡的。总体来看,他们带着在各自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带动了农村许多新业态,为智慧农业、数字农村建设,为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自己长期关注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国小城镇发生的变化。小城镇是“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一个个节点,它们既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也为乡村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谈到小城镇建设,过去人们提的比较多的是欧洲的小城镇。确实,欧洲有许多人文风貌和历史积淀比较深的小城镇,令人流连忘返。相当时间里边,欧洲小城镇甚至被一些人称为“全球小城镇建设的范本”。也有不少人批评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千篇一律,称欧洲小城镇是“天然形成”,中国是“政策驱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