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舟曲、迭部两县遭受暴雨袭击,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危难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冲锋在前,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镌刻在防灾减灾的主战场上。
这场艰难的战役中
有太多值得被点赞的人
那些坚强的身影中
有貌似柔弱但无比坚韧的她们
许雪梅

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大川镇党委书记许雪梅顾不上嗷嗷待哺的幼子,第一时间安排成立大川镇抢险救灾指挥部,安排各村立即成立民兵应急分队统一调度。

为了及时掌握各执勤点预警情况,许雪梅每天坚持到各预警执勤点巡查不下3次,查看值班值守人员到岗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她会和同志们一起值守,对冒险翻越滑坡体的群众耐心劝退。

根据南峪水电站前线指挥部具体分工,许雪梅在综合保障组,负责提供排险必备物质以及奋战在排险一线的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35人、武警甘南支队机动四大队卓尼中队11人5天的食宿,同时也负责在南峪电站抢险的应急救援队近50人的生活。

在抢险现场,她带着经受洪灾考验和组织考察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在鲜红的党旗下手握右拳诵读誓词,关键时刻给人以无限激励。
金银莲

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博峪镇严重受灾,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等损失惨重,灾害发生后金银莲同志靠前指挥,组织有力,在她带领下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将灾害降到了最低程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她首先想到的是转移居住在临河的群众,带着干部紧急转移河坝新村300余名群众到地势较高的旧寨避险。人员安全转移后顾不上观察河水肆虐,又到河坝村查看临河群众转移情况。大家将一袋袋沙包堆向河边,堵截洪流。在她带领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9户220人。

安置好受灾、受困群众后,她又马不停蹄的奔走于各村之间,步行20多公里前往12个村查看了解受灾情况,看望慰问受灾严重的群众。同时组织成立12支180人的党员突击队做救灾减灾工作,她说:“面对灾难,在保障群众人身安全的条件下,要尽快投入生产自救,帮助群众减小一切损失。尤其党员干部,困难在哪里,党员就应该在哪里”。装沙袋筑堤坝、搭便桥通公路,哪里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抢险救灾现场遍布她的足迹。
刘洋萍
大峪乡党委书记

在分秒必争的抢险时刻,刘洋萍带领全乡党员干部迅速分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她一方面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请求支援;一方面,靠前指挥,迅速带领乡村党员干部,在油房组就近、安全的地方搭建帐篷,设立临时避险点,帮助群众紧急撤离。

“坚决保障每一位受灾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不让一个受灾群众受冻挨饿”刘洋萍向全乡群众郑重承诺,7月20日当天,她迅速组织了全乡党员群众搭建帐篷32座,对所有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下发了方便面、矿泉水、被褥、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临时住处,有饭吃;组织了医疗服务队进驻受灾群众安置点,集中进行消毒,免费为灾民看病治疗;到县医院慰问了受伤群众,将党和政府关怀送到他们手中、种于他们心田。

刘洋萍时刻强调:灾害预警要始终走在救灾的前列。针对全乡10处滑坡隐患点、9处泥石流隐患点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确定好安全的避险路线和避险点,并按照预案在各村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在每个隐患点确定专人负责,由乡政府每天发放补助,配备预警工具,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进行严防死守,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隐患点预警员每隔3小时进行一次隐患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乡防汛办。灾情发生的那些天,她每时每刻、兢兢业业,尽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
平淡的日子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灾难面前,她们是党员、是公仆、是必须冲锋在前的领头羊;她们是无数基层女干部的缩影,是迎着风盛放的铿锵玫瑰,她们用恒久的热情和坚韧的力量谱写了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和对老百姓的质朴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