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我们共同守护
——舟曲县大川镇党员干部南峪水电站抢险工作纪实
在7月12日强降雨引发的南峪乡江顶崖滑坡地质灾害中,作为与南峪乡一衣带水的邻镇大川镇在做好本镇防汛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南峪水电站抢险工作,为南峪水电站清淤提闸、加速开启洪水下泄“第二通道”做出了贡献。
一个击退江水“围城”的计划
南峪乡江顶崖滑坡不仅让南峪乡的南一村、南二村遭受了洪水的侵袭,也严重威胁着大川镇泄流坡村、坪安村、老庄村、土桥子村、梁家坝村、石门坪村六个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加快洪水的泄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悬在南峪乡和大川镇群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7月16日,经过慎重研究和科学规划,舟曲县江顶崖地质灾害防汛抢险前线指挥部决定,通过迅速抢修附近遭受洪灾破坏的南峪水电站引水系统,将其改建为白龙江导流分洪的“第二通道”,加大洪水下泄的速度,减少白龙江主河道水流压力,为滑坡体稳定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彻底解决江水“围城”的困境。
一支紧急参与救灾的队伍
早在江水上涨之初,大川镇党委政府就迅速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建立大川镇抢险救灾指挥部,成立抢险救灾党员突击队和各村应急分队,设立执勤预警点开展执勤值守和隐患排查。在接到南峪水电站即将进行改建、打通白龙江导流泄洪“第二通道”工作迫在眉睫的消息后,大川镇党委立即组织起一支由各村党员、民兵和当地群众等120人组成的大川镇应急救援突击队,按照抢险指挥部的命令,由镇长黄彪担任突击队队长带领队伍奔赴抗洪一线—南峪电站,正式吹响了南峪电站泄洪攻坚战役的冲锋号角。
一次与时间赛跑的艰苦运输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近两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南峪电站内部两组发电机组已经顺利拆除。但是在最后的提闸工作中,却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因为河水倒灌,泄洪闸门口堆积了大量的泥沙,无法正常提起,闸门口水深近20米,机械无法靠近清淤。天气预报已经发出了18号以后仍可能发生强降雨的预警,迅速抽水降水、清淤提闸已经成了一个必须马上攻克的难题。由于南峪电站现场道路泥泞,光靠车辆运输很难直接把急需的抽水泵运送到安装点。面对着困难,大川镇救灾突击队的队员们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把每台重达500余斤的水泵用扛的方式一步步扛到安装点。从白天到黑夜,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已经多么的疲惫,只要有新的设备运到,突击队员们就立刻行动起来,不顾磨破的肩膀和酸痛的身体,尽可能争分夺秒的把设备运送到位,坚绝不让打通“第二通道”的工作耽误在设备运输的环节。
一群临危不惧的勇敢战士
在抽水过程中,由于线路问题、水泵故障等原因,需要工作人员时刻观察水泵作业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故障修复。冒着随时有落水和陷进淤泥的危险,突击队员张朝前后数十次乘坐挖掘机挖斗降到水面,及时检修抽水水泵,确保了抽水工作不间断进行。面对要下潜到积水深处寻找闸门挂扣的危险任务,突击队员张志宏一声“送我下水”,就奋不顾身的下潜到闸口十几米深的浑浊积水中,艰难寻摸半个小时,终于成功将提闸的倒链悬挂到了闸门上。在这场艰苦的战役中,像张超、张志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川镇职工、救援突击队队员刘久富在抢险救灾一线连续作战,由于劳累过度晕倒在现场;突击救援队队员韩建辉在操作挖掘机时多次遭遇险情却依然坚持作业。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勇敢战士,在救灾现场用义无反顾的行动不断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为泄洪工作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来之不易的初战告捷
7月22日凌晨6时,经过连续五个昼夜的奋战,第二道闸门拉起。上午10时,南峪水电站分洪尾水闸门开启,引水系统全线抢通,滚滚江水经引水系统分流,从水电站尾水闸门涌出,持续了几天的南峪泄洪攻坚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场来之不易的初战告捷中,大川镇共投入和出动应急救援队员逾300余人次,安装运送水泵及其他抢险设备41台,出动挖掘机4台、翻斗车4辆。120余名大川镇抢险救灾突击队队员们在鲜红党旗的号召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带领群众与洪灾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谱写了一曲保卫家园、守护群众,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抗灾救灾英雄壮歌。(张岳声 齐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