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藏乡福地,涌动发展热潮。遇见舟曲,就能感受久违的乡愁;触摸舟曲,就能体会历史的厚重。在舟曲,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见证着岁月对舟曲的恩赐,源远流长的秦陇文化诉说着生命对自然万物的赞歌。那巍峨挺拔的高山峡谷、奔流不息的“一江两河”,加上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让舟曲这片美丽的地方世代守望着中华民族的国学传承。现如今,建设生态舟曲、文明舟曲的新要求已经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而鲜明的文化气质以及深厚无穷的文化底蕴,生动勾勒出了一幅山清水秀、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画卷里,巴寨朝水节和楹联文化正在为舟曲注入和丰富着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文化发展动力。
灵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藏乡福地,涌动发展热潮。遇见舟曲,就能感受久违的乡愁;触摸舟曲,就能体会历史的厚重。在舟曲,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见证着岁月对舟曲的恩赐,源远流长的秦陇文化诉说着生命对自然万物的赞歌。那巍峨挺拔的高山峡谷、奔流不息的“一江两河”,加上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让舟曲这片美丽的地方世代守望着中华民族的国学传承。现如今,建设生态舟曲、文明舟曲的新要求已经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而鲜明的文化气质以及深厚无穷的文化底蕴,生动勾勒出了一幅山清水秀、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画卷里,巴寨朝水节和楹联文化正在为舟曲注入和丰富着形式多样、原汁原味的文化发展动力。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当地百姓都来仙子和巴卡殉难的地方祭奠,并颂扬传唱他们的功德。原来医司仙子化身药泉仙水,帮助百姓继续医治百病、赐福降祥。巴卡则化身为洞口的翠柏,日夜守护着药泉仙水。端午节这天,“曲纱”圣水中撒有仙药,沐浴和饮用此水,能医治百病,净化身心,消灾避难。因此,十里八乡的群众爬上海拔3900多米的昂让山沐浴山泉飞瀑,载歌载舞。游客们穿梭在飞瀑流泉之下,煨桑祈祷,诵经祝愿,企盼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而形成了流传千年的巴寨“朝水节”习俗。
朝水活动期间,第五届舟曲县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暨第六届巴寨朝水节文艺汇演也是精彩纷呈。文艺演出在《摆阵、左瑞舞》中拉开帷幕。摆阵舞,模拟古代战场的情形,主要表现藏羌先民战前动员、祭祀摆阵、斗争比武的情形。表达了藏民族勇敢无畏的精神特质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多地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突古舞》像彩虹一样多彩、花朵一样摇曳、绿水一样的欢唱,她们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服饰、音乐和舞蹈讲述着古老而又传奇的拱坝故事,祈祷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波斯舞”也是多地舞的一个类型,是舟曲藏乡独有的民间歌舞形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艺术,它集歌、舞于一体,堪称舟曲藏族歌舞的艺术瑰宝。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活动也被评为“最美中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活动”,成为舟曲集民俗文化展示、旅游宣传推介等为一体的重大文化交流平台,为舟曲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软实力。
在第二届“吉祥甘南·花开舟曲”散文诗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十八届散文诗笔会开幕式上,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省(区、市)/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的诗人代表68人和甘南文艺界、新闻界、舟曲特邀的历届笔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并为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诗人、作家、评论家,散文家颁发金、银、铜奖6个及提名奖20个。
会上,全国散文诗笔会为舟曲授予“中国·散文诗创作基地”牌匾,确定舟曲为中国散文诗创作基地,为舟曲楹联文化及独特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播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将更加激励舟曲本土作家的创作热情,打开舟曲乃至全州散文诗创作新格局,促进舟曲文化旅游的大繁荣大发展。
系列活动期间,参会代表还举行了当代散文诗发展走向研讨会,在老城区参观“8·8”特大泥石流纪念馆和“中国第一楹联文化长廊”,观摩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情况。
新时代,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目前,辛勤劳作的舟曲人民正以“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精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大决战;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造生态家园、促进绿色崛起。这当中,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舟曲故事,一曲曲响彻云霄的奋斗之歌,为舟曲儿女实现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和智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