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听,这是扶贫路上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05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好人老哈


640.webp.jpg

一件旧了的藏蓝色条纹衬衫,一张晒得黝黑的脸庞,一双土得掉渣的老布鞋……如果不开口,如果不是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你绝对会以为他就是一普通农民。事实上,他省水利厅下属单位的一名干部,被派驻舟曲县东山镇谢家村担任驻村帮扶队的队长。他叫哈文舸,村里人都叫他好人老哈。自去年9月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他像一滴水,迅速融入到了村民中间,不到半年时间,就把自己“混”成了地道的农民模样。

哈文舸是陇南武都的回族,刚到东山镇时,被安排住在距离谢家村3公里远的中牌村工作站,后来因为生活不便,在县水文站找到一间闲置的房子,每天往返于县城与谢家村之间。中午回不去,就在村里吃几口馒头或泡一包方便面。说起来,哈文舸每天的工作都是鸡零狗碎的小事,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让他在村里的形象一天天高大了起来:邻里纠纷调解时有他,婆媳不合的矛盾调解中有他,老党员老支书家里有困难时有他,低保户贫困户有难题时更有他。无论村道上碰到谁,哈文舸都要停下来跟对方打个招呼递根烟,就像家人一样随和。慢慢的,村民们开始习惯把这个回族人当成他们中间的一分子,有了困难找他解决,有了难肠找他倾诉。唯独让大家遗憾的是,因为生活习惯,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不能叫他来吃一顿。

5月31日,记者专程前往东山镇谢家村去采访哈文舸时,他正和贫困户谢清国方聊危房改造的事。谢清国方是村里最后一户D级危房改造户,老伴是智障,属因残致贫户。老谢家的情况较为特殊,哈文舸因此对他的牵挂就多了一些,平时有事没事都要去看看,跟他聊几句。老谢的儿子技校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女儿前几年在外打工时走失,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知,成了老谢的一块心病。哈文舸知道后,专门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同时请求当地公安部门协助寻找。但由于缺少个人身份资料,一直未果。老哈觉得心里很内疚,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寻找。

640.webp (1).jpg

“谢家村是清一色的汉族村,全村有108户342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说起村里情况,哈文舸可谓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到村民家里串门聊天,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为了摸清村情,他还主动加了村里的微信群,及时和在外打工的村民取得联系。哈文舸的手里经常提着一个蓝色文件袋,里面除了工作资料外,经常还会装两包烟。无论到谁家或碰到谁,他先会给对方递上一支烟以示诚意。哈文舸认为,搞农村帮扶工作一定要放低姿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纳,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者一行跟着哈文舸在村里了解情况时,他的身旁不时有村民围拢上来问东问西,老哈很有耐心地一一做着答复。路过正在修房的贫困户谢蒲海家时,哈文舸还专门停下来询问他的病情,叮嘱他注意身体。那一瞬间,老哈给人的感觉像个家长。说起老哈,谢蒲海脱口而出:“哈队长真的是个好人!”

“好人”这个称呼,是村民们给予老哈的最大肯定。我们离开的时候,好人老哈又提着那个蓝色的文件袋向村里走去。他略显疲惫的身影,在那一刻突然显得无比高大起来。


最勤快的小洪

640.webp (2).jpg

洪文涛的勤快,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收缴党费、养老保险,帮村干部调节邻里矛盾,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哪里活多活重,哪有就有他的身影。

东山镇中牌村和下庄村是州委宣传部的帮扶村,洪文涛是州委宣传部派驻的帮扶队员。跟哈文舸一样,他也是去年9月开始驻扎中牌村的。记者到中牌村采访时,小洪进进出出地忙碌着,似乎哪项工作都需要他、哪里都需要他。一直到吃完晚饭,他才跟我们聊了几句。小洪说,帮扶工作忙点累点苦点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最不方便的就是出行和吃饭了。每次去县上办事都要走30多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因为弯急路陡,害得家里人总为他担心。村里没有饭馆也没买菜的地方,每次上山前,先得到两河口买够几天所需的蔬菜才能上山。如果遇到阴雨天,就只能吃白水煮面了。“刚开始吃碗泡面还觉得是改善了生活,现在一闻到泡面味道就想吐,因为吃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小洪苦笑着说。小洪住在中牌村委会,冬天只能生炉子取暖。冬季山上风大,整夜整夜地刮倒烟,刮得房子里都是呛人的煤烟味儿。怕煤烟中毒,风大的时候根本不敢在房子里待着,只能跑到车上对付一晚上。夏天也不好过,雷雨交加时也不敢待在屋里,怕有山洪或滚石下来,只能等雨停了才回房间睡觉。即使这样,小洪和他的队友们一天工作都没耽误,从村情摸底到入户慰问,从政策宣讲到协调服务,他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在了前头。

640.webp (3).jpg

今年春节期间,省水利厅为中牌村贫困户送来了节前慰问物资,当时村里没人,洪文涛愣是独自坚持卸完了一车的米和面。去年冬天,中牌村饮用水水管被冻裂,全村人面临着断水的威胁,洪文涛和中牌工作站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连夜抢修,用了半晚上才修好,好几个人被冻感冒了都不吭声。春节前,村里一些贫困户的猪肉、花椒等土特产卖不出去,小洪就帮他们想办法,并推荐单位的同事们购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2月份,下庄村贫困户杜国兴被查出恶性肿瘤,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洪文涛及时建议他们通过网络向社会爱心人士求助。同时,州委宣传部的干部职工也积极响应,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水滴筹”为杜兴国募集到医疗费用27000多元。这些默默无闻的付出,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小洪他们入户时,都会受到村民们的热情相待,有的还要挽留他们吃饭。“既然单位信任我把我派到了这里,我就得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天的工作。谁让我年轻呢,谁让村里人都夸我勤快呢!”小洪幽默地说。


我不是女汉子

640.webp (4).jpg

马红梅是陇南徽县人,跟哈文舸一样,也是回族。2009年9月,考取大学生村官的她被分配到了舟曲县城关镇坝里村,今年3月份又被选配为城关镇庙沟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记者见到她时,她刚拖着一身的疲惫从村里返回县城。

马红梅说,接到选配通知后她并没感觉有多少压力,因为自己有过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加之这些年一直在农办口,工作起来一定会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她没料到的,进村摸清了贫困户情况、开展具体工作以后,才知道事情并不如她想像的那么容易和轻松。农村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有邻里婆媳之间的矛盾、非贫困户质疑的眼光等,这些都成为了乡村级工作和扶贫攻坚中需要面对的难题。“扶贫工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涉及的人多面广,需要静下心来去一一理顺。”马红梅深有感触地说。

在舟曲县来说,庙沟算不上是大村,只有4个自然村140户5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在摸底调查中马红梅了解到,这16户贫困户除了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外,剩下的是一些孤寡老人。老人们基本不识字,又没有劳动能力,帮扶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难度。马红梅说,穷不可怕,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就有希望过上好日子。可怕的是庙沟村有个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习俗:好多家庭不赡养老人,成家后早早就和老人们撇清了关系另过,很多老人虽然儿女双全,却在晚年时成了名义上的孤寡老人。这个不良伦理习俗的延续,正逐渐成为制约村里脱贫的最大瓶颈。

640.webp (5).jpg

帮扶工作队每次进村入户时,都要针对这些贫困户不同的贫困原因详细制定“一户一策”计划,力求尽可能地做到精准帮扶。让马红梅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有一位老人因胃癌晚期于3月份过世,家中只有老伴一人还不识字,医疗费用因此一直拖着没有报销。马红梅和她的队员们了解情况之后,及时为老人办理了医疗报销。她也因此认识到,这些老人们才是最需要帮扶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此,在日常工作中,马红梅会尽力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老人,为他们解除一些后顾之忧。驻村以来,马红梅先后参与了“一户一策”计划制定,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她也逐渐和群众建立起了彼此信任的关系。看她每天吃方便面,有热心的村民为她送来了土豆和青菜。这样的认可让她倍受安慰,觉得最大的苦也值了。马红梅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女汉子,因为她是怀揣了一份热情和柔情来面对帮扶工作的。



上一条:县委第一督察组深入江盘、峰迭两乡镇督查指导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下一条:【谷莉作品】念舟曲(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