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改变农村旧面貌 群众住房换新颜 ——博峪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01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1-1.png

博峪镇位于舟曲县东南部,甘南、陇南及四川阿坝州两省三地四县交界处,是舟曲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320公里。境内平均海拔2050米,年均降雨量388毫米,年均气温14℃,全年无霜期228天,属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全镇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937户、4532人。

1-4.jpg

2015年以来,博峪镇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引导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目前全镇范围内以啊路沟村、河坝村、岔路沟村、两岔沟村、开麻古村等9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为代表的特色旅游村优先发展,一改昔日脏乱差的不堪景象,逐步改变了以前落后的榻板房、草房,人畜全部实现分离,房子重新打造装修,都住上了新楼房。翻新的大门、干净的院落、精致的藏式装潢、别样的藏式家具都彰显了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

1-3.jpg

生态文明小康村河坝村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承担了舟曲县文化旅游艺术节博峪主会场任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赏花,博峪采花文化走出了深山,收获了声誉,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农户房屋的提升打造也为其注入了新活力,许多游客到村民家中都赞赏当地独特的藏家小院。


准确把握方向    长远规划未来

2-1.png

博峪镇始终坚持“把握政策引领全局、从长从细规划未来”,结合村情实际和民情意愿,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区域优势、地理环境、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紧密结合起来,认准这一大好机遇,特邀有资质高水平的规划单位进行全面整体规划和设计,安排专人专车配合设计单位对每一个村落中每一户人家、每一条街道、每一处空闲地块都进行了规划设计,并针对设计初稿组织召开乡镇、村组、农户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照“965356”建设标准,高质量编制了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照“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原则,在保持整村风貌不变、特色主导产业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农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逐户制定住房改造方案、产业扶持计划等到户政策。邀请县发改、住建等10多个行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先后多次对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了集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既符合建设标准,又契合村情实际,更体现群众意愿的规划和方案,合理确定了村庄的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前瞻性。


抓黑旧危房改造   促农户住房升档

住有所居,住能安居,一直以来是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危房、旧房、黑房随处可见,群众的住房条件一度没能有效改善,群众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自小康村建设以来,博峪镇高效利用这个政策叠加机遇期,整合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先后整合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了全镇795户黑旧房改造任务。利用就地石材石片、篱笆竹子、藏式桑拉板、博峪锦带、八宝图案等器材素材,重点对农户房屋风貌特色化、二楼空置住房装修利用、室外特色粉刷、院落硬化、围墙大门重建等改造提升。现如今,随意行走在村头,感受到的是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村道干净畅达农户门前,一座座坚固耐用、美观大方、通透敞亮、舒适安全的现代民族庭院错落有致的分布在乡间,别有一番韵致。

3-8.jpg


借鉴特色经验做法   摸索激发内部优势

博峪镇围绕“借鉴先进、激发内部、整体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先后组织施工队、农户共计200余人前往巴藏乡、大川镇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做法。继续深挖石头文化。博峪各村处于博峪河两侧,境内石材丰富,取材方便,成本较低,故而沿用石头文化最可行和最实惠,在村庄景点打造中不但应用了石头文化,又将藏式八宝浮雕、博峪锦带、白塔群与石头墙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了新的石材特色。就地融入当地文化。在开麻古、河坝村、岔路沟等小康村建设中,邀请当地特化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民间“草根”专家组全程参与建设并出谋划策。如岔路沟白马藏族特色十二生肖兽头在文化广场建设中全面体现,河坝采花广场石门建设,房屋锦带绘制,开麻古广场墙面各类藏式文字、牛头图案以及古树、古建筑修缮保护等,为各村都注入了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重复利用改重建废旧材料。村落建设过程中秉持生态环保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石材便利条件,对石块、瓦片等旧材料进行再设计、再加工、再利用,全部用作建设装饰材料,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增添了特色新韵,村寨改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广大群众全程参与建设。在小康村建设初期,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逐户走访座谈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完成各自“七改”建设内容的同时参与和监督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庄小景点打造、道路硬化中无偿将土地出让围墙后移。阳坡村房屋拥挤地方狭隘,以村道只有牲口和两轮架子车才能通行,经过相互礼让,改造硬化的道路基本通三轮机械车,满足了日常需要。


统筹盘活利用资金    全面提升居住环境


在建设中,博峪镇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点面结合使用资金”的原则,让各类建设资金发挥了整体作用,彰显了最大效果。在开麻古建设中,将易地搬迁、灾后重建、危旧房改造等资金全面有机结合。对农户住房实施了整体修整完善,即完成了“七改”任务,又增加了室内打造、院内绿化和风貌仿古访旧处理,住房得到全面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各类资金捆绑使用,利用易地搬迁村道治理成果打造出了独特的村内巷道,利用灾后重建河堤治理工程打造了河堤景线景观区、古建筑保护区、村内主道路绿化区、菜园景观区及吉祥古树景观区等一系列惠民生、增福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对535户农户住房进行了特色化改造,仿古藏式装修、层层包浆粉刷使旧屋展出新貌。曾经堆放垃圾的犄角旮旯、废旧失修破旧房屋全换新颜,村内道路户户相连,家家基本可以通农用车,村庄整体面貌大幅改善。


挖掘区位优势     培育富民产业

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富民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村情实际,整合各方面产业项目资金,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以纹党种植、中华蜂、从岭藏鸡养殖以及乡村旅游业和庭院经济为主的富民增收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全镇2017年种植纹党6096亩,实现产值243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850元;借助利纹党花蜜中药作用和气候优势,养殖中华蜂4308箱,产蜜13万斤,实现产值59万元;同时充分利用博峪五月初五菜花节品牌优势,发展餐饮、休闲、娱乐和乡村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全镇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博峪永安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州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基地,由其生产的土蜂蜜已经正式上市进入市场,2017年该合作社养殖中华蜂2000箱,创收90万元。


推进环境革命    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总体要求,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扎实开展植树造林。为响应“花开舟曲”号召,打造博峪印象,积极引导农户逐步减退纹党种植面积,开展荒山荒坡造林、义务植树、花卉种植。2017年荒山造林2974亩,花卉种植10余亩,义务植树1.45万株。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全镇配齐保洁员35人,落实保洁员工资18万元,购买大型垃圾箱50个,修建垃圾填埋坑32个,垃圾焚烧台45个,每户配备手提式垃圾桶一个。沿路安装禁戒牌20个,为试点村河坝配备垃圾运输车1辆、手推车2辆,为6个贫困村每村配备了4个垃圾箱,2辆手推车,解决了垃圾收集、清扫、清运、处理等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管用机制。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门前三包”“五户联保”进行责任片区划分,细化量化具体工作,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督查,按月评比,月末通报,充分调动了群众整治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环境面貌大改观。经过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藏寨家庭门前卫生大为改观,院落明显整洁干净,牲畜管理日趋有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个注重家庭形象、注重文明生活的新农村正在日益形成。

看,一堵堵片石垒砌的石墙,展示和传承着这方人民的心灵手巧。听,悠扬的口弦响起来了,那是藏汉儿女深情的吟诵赞美;诵经的呢喃传过来了,那是对国泰民安的祈祷祝福。瞅,煨桑的霭蔼烟雾在山顶飘起来了,那是在祈求神灵对众生赐福;优美的朵迪舞跳起来了,那是对美好生活的欢快庆祝。博峪,这座坐落在“两省三地四县”之间的采花城,犹如一颗镶嵌在高原藏乡的璀璨明珠,如今正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万千游客留足,也正迈开轻快的步伐昂首向前。






上一条:舟曲: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

下一条:第十八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正式代表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