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聚焦扶贫攻坚】小康路上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8-06-04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来天河菌业上班之前,舟曲县城关镇罗家裕村的冯周琴跟村里那些姐妹们一样,只是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农村妇女,守着家里的几亩薄地过着贫苦的日子。如今,她已是天河菌业公司的一名员工,完成了从农民向白领的华丽转身。记者见到她时,穿着白大褂的她正在实验室里整理那些成堆的试管,完成每天的例行工作。冯周琴告诉记者,天河菌业为她们带来了希望,让她在挣钱的同时兼顾到了家庭,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640.webp (1).jpg

自天河菌业在罗家裕村落户以来,村里乃至县城周边的农民便多了一条挣钱的门路。罗家峪村的尚红莲家中有五口人,三个小孩都未成年,丈夫体弱多病,家中主要经济来源只能靠她在农闲时间打零工赚点钱,一年辛苦到头也就收入1万多元。去年,尚红莲来到天河公司做清洁员,短短3个月时间,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工资。

640.webp (2).jpg

实惠于民、让利于民是一个企业永恒的服务宗旨。企业从生产之初就积极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从菌种的培育到生产全程参与,除此之外,公司各个示范种植基地的建设也让当地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在打工的过程中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

2017年,公司结合“三变”改革试点,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城外村集中流转土地50亩用于新建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吸纳当地贫困户参与其中。同时,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菌种,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成本投入。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羊肚菌的种植模式及农户的种植水平已基本成熟,平均亩产可达300斤,以2017年市场价60元计算,刨去材料、人工等成本外,每亩可创收8000-10000元。

640.webp (3).jpg

天河菌业的总经理姜宝是一位年轻有胆识又有情怀的企业家,他凭着对农村和农民的一腔热情,把羊肚菌繁育种植基地选在了曾经历过重创的舟曲,希望能在发挥企业引领作用的同时,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代,为舟曲县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姜宝说,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闲置的劳动力也是,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一定能够打开三者共赢的局面。他一个外地人,之所以把羊肚菌繁育基地选在了舟曲,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气候条件好,也因为他清楚在农村,贫困户既缺资金技术又有恋土情结的发展现状,他想以一己之力,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让群众在自家门口的土地上脱贫致富。因此,公司自投入生产以来,紧紧围绕“159”现代农业发展计划,以培育壮大羊肚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抓手,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努力打造产业扶贫新标杆,使其真正成为富民强乡的朝阳产业。羊肚菌繁育基地创建至今,已累计兑付务工人员工资达74万元。姜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结合正在推行的“三变”改革,让更多的群众以股东身份参与到企业生产与管理当中,形成人人是股东、人人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把天河菌业打造成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平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舟曲县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主要财力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投入,全面落实省上“365”、州上“168”和县上“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县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24.9万亩(其中优质核桃16.25万亩、花椒2.92万亩、油橄榄5600亩、桑蚕基地3400亩、大樱桃141亩)。累计完成劳务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10.49万人次,输转劳务22.84万人次,创收30.04亿元,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更加稳固。

640.webp (4).jpg

在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舟曲,有多少梦想就会有多少实现的途径和可能。除了姜宝,张建华是另一位想带着群众共同奔小康的企业家。5月31日,记者一行来到大川镇桑蚕养殖中心时,张建华和他的合作人杨发荣正在桑树园里查看桑树长势。创业难,守业更不易。从土地租用、桑树种植、企业管理到蚕茧的喂养及销路,一路走来,这个基地让张建华化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始终咬牙坚持着。张建华是企业下岗工人,他知道在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的舟曲谋求发展,要具备怎样的眼光和魄力。所以从土地征用开始,他就抱定了知难而上的决心:缺资金,他就积极协调多方筹措;缺技术,他多次奔走从康县聘请养蚕专家;没土地,他不厌其烦地给群众讲道理摆事实。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的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正如他最初期望的那样,桑蚕养殖是一个良性循环的项目,除去蚕茧以外,桑叶还可制作茶叶,桑葚可卖鲜果可做干果还可用来酿酒。去年一年,养殖基地22名固定用工人员每人拿到了4200元的保底工资,超出部分还以每天60- 80的标准给予了补发。关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张建华表示除了扩大养殖规模以外,还要做产品深加工,初步形成产业链,以吸收更多的贫困户来公司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张巧巧和她的伙伴们是养殖基地的固定用工,她们负责每天采摘一次桑叶,每次花费两三小时左右。这样的工作对于她们来说,基本就属于休息放松了。因此,记者看到她们一边摘桑叶,一边兴致勃勃地说着家长里短。说到工作,张巧巧语速快得像放鞭炮:“好啊,比起我们在工地上抬水泥搬砖头强多了,还能顾上家,工资还高,还能干上自家地里的活儿……”她身边的同伴抢着说:“我们每次来摘(桑叶)用不了半天时间,张总却按一天给我们付工资。明年我也要把家里的土地入进来。”

640.webp (5).jpg

无论是年轻有为的姜宝,还是踏实肯干的张建华;无论繁育羊肚菌,还是种桑养蚕,让群众受益帮贫困户脱贫,是企业家最初的美好心愿。他们以排头兵的努力,让全县上下形成了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的喜人局面。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经历过“8·8”泥石流重创后的舟曲人民,更懂得感恩和回报。在舟曲这片土地上,贫困群众集体脱贫的日子真的不会太远了。


上一条:舟曲召开推进健康扶贫先锋行动动员会议

下一条:国家地震局修济刚一行到舟曲县开展防震减灾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