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我县境内陆续发现大量珍贵的古藏文文献,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古藏文文献现已经成为我县的文化名片之一。为更好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严防古藏文文献遗存损毁流失,2015年8月我县成立了古藏文文献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开展相关工作,对文献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5月19日,我县古藏文挖掘整理传承保护领导小组联合甘南日报社对我县境内的巴藏、憨班、曲告纳和博峪等乡镇的个别村寨进行了再次调查,在走访中又有了新的文献发现。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转型变革,民间文化的传承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存的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珍稀罕见的文化门类随着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的变迁而日渐埋没消亡。我县古藏文文献传承保护也面临着部分掌握仪轨及文本的民间法师大多年迈,且部分谢世,现存文献及仪轨的传承保护面临断档和失传;受现代文化影响、传习意识和观念逐渐淡化,传承人才后继无人现象突出,传承保护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
此次新发现的古藏文文献,且多处分布在偏僻的藏族村寨。工作人员克服了天气、交通等方面的诸多不利因素,携带专业设备,按照前期掌握的信息对文献持有人进行了一一走访入户搜集,对调查中新发现的古藏文文献和法器进行了归类整理和扫描拍照,并与文献持有人签订了《文献资料使用和保护协议》。
据专家介绍,舟曲发现的古藏文文献内容涉及天文历算、节候气象、卜蓍卦辞、祈祷经文、治病除晦、祭祀山神、祈福招运、禳灾防暴等方面,文献纸页多为宽贝叶经式,装裱考究,每函的纸张规格不一,写本首页除写有文献名称外,还饰有各类图案,有金翅大鹏鸟,有人首蛇身,也有头戴五佛冠手持金刚杵,长蛇绕臂,腰系虎皮等不同特点的画像,颜色鲜艳。由于这些文献年代久远、存放条件简陋、保管不善,有些文献周围破损严重,无法看清内容,有些文献发生霉烂、字迹严重褪变,粘连在一起无法打开。经过近四年的搜集挖掘整理,在舟曲共发现逸散在民间的苯教经典共235函,45000余页的苯教经文,禳灾图符100余幅,各种法器40余件以及苯教唐卡3副。目前,《舟曲民间古藏文手抄珍本文献》丛书第一辑共二十五册影印版正在印刷阶段,不久将与读者见面,通过对文献内容、写本插图、末页题记、古藏文缩写法以及文献的书写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对研究古藏文文献、象雄文字、古藏文缩写法弥足珍贵。(尹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