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了两月有余的龙江两岸,终于迎来了多雨的季节,一场场秋雨把人们拖入了秋天,不再为天气的酷热,老天不施甘霖而叫苦不迭了,纷纷换上了秋装,享受这短暂而又凉爽的季节,感恩舟曲这四季分明的好气候。
在县城给我们带孩子的母亲说,地里的包谷该收了,并抱怨今年的包谷籽儿质量不行,包谷棒子上生了好多虫子,而且长势不好,估计收成不及去年。国庆放假第一天母亲便早早地收拾东西赶早车回家收包谷去了,听说几家已收完了,争强好胜的母亲怕落后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收割包谷始终是秋收的主角,屋檐下、架杆上挂满金灿灿的包谷,是龙江两岸千年不变的风景。舟曲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一年可生产两茬庄稼,夏收小麦、秋收包谷,这是甘南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收完庄稼后,树上的果实才会被农闲的人们采摘,品尝果子的甘甜,滋润着辛劳多半年的身体。
休息了很长时间的镰刀从刀架上取下,在磨石上蹭蹭作响,锋利的镰刀已准备好向那玉米杆挥去。一袋袋包谷棒子人背马驮地运回了家,农人的吆喝声、骡马的嘶鸣声遍布乡间小道,人与牲畜合奏唱响丰收的赞歌。雨后的乡间小路上又多了脚印与骡马的蹄印,深深印在了土地上,印上收获的印记。
忙碌的间隙,男人坐在田边卷上旱烟吸上几口,咳嗽几声,与邻家劳作的男人扯上几句话,评论今年的收成。还没扯上几句,地里的女人抱怨声传来了,“包谷不会自己跑到家里去,尽说那闲话”。男人不情愿地丢下烟头,继续挥刀,咔嚓咔嚓一阵一片玉米杆睡倒了。舟曲的玉米秸秆不会像产粮地那样焚烧污染环境,它们会被勤劳的农民半腰束成捆,等晒干后成捆地背回家里,用闸刀闸细,将会成为牲畜们在冬天里的美味佳肴。
月亮从山谷里升上来,月光下农民们围在包谷堆旁,煮上些青包谷和洋芋,开个秋收总结会,叙叙收成,谈谈家长里短,有说有笑。但是手上并没有闲着。剥开裹在包谷棒子上的外皮,露出金黄的玉米籽,撕掉多半皮子,只留下小部分,三五一组扭在一起,挂在铁丝或横杆子上。
一串一串地挂在屋顶的架上,阳光照耀下金灿灿的一片,装扮了秋的颜色,升华了秋的主题。一串串包谷之间漏出一张张黝黑的笑脸,那风吹日晒的脸上明明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那是辛勤劳作,汗水浇灌的结果。
春华秋实。
滔滔白龙江水永不停息奔流向前,流向中国第一长河,奔向无边的大海。世代居住在白龙江畔的一代代舟曲人,永不停息的脚步,十方石头半亩田的辛勤劳作,只为那滋养生命的收成。有了秋天的那份期待,农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而他们的坚持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养料。
作者简介:刘俊伟,舟曲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