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舟曲县因地质条件特殊、防汛形势严峻,被列为重点防范区域。面对汛情考验,舟曲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榆中县山洪灾害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州防汛减灾工作部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凝聚干群同心力量、强化科技防汛支撑,全方位织密汛期安全防护网,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指挥“中枢”高效运转
监测预警精准发力
舟曲县应急指挥大厅内,电子大屏实时滚动着全县雨情、水情、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数据,自然资源、气象、防汛、水文等部门工作人员紧盯屏幕,对每一项数据变化进行细致分析研判。

“立即将山前片区域降雨预警信息推送至乡镇,督促做好群众转移准备!”随着指挥人员一声指令,预警信息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快速传递至各乡镇及村社,实现“指令下得快、信息传得准”。
为提升应急响应效率,舟曲县充分发挥自然灾害预警指挥中心枢纽作用,推动87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63套户外监测预警装置与各部门数据互联共享,构建起“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快速调度”的防汛指挥闭环,确保汛情早发现、早处置。
干群同心“战汛”一线
民生守护不留死角
防汛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力量在群众。舟曲县各乡镇迅速掀起“干群携手防大汛”热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以“分片包干、驻村抓组”的方式压实防汛责任。乡村干部化身“防汛宣传员”“隐患排查员”“应急转移员”,走村入户排查老旧房屋、河道堤坝、灌溉设施等风险点,对发现的排水堵塞、边坡松动等问题,当场组织群众整改。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严格落实“十户联防”机制,手持“防汛台账”逐户核对信息,尤其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逐一明确“一对一”帮扶责任人,提前制定转移路线、确定安置点位。

“刘大爷,近期可能有强降雨,您家住在低洼处,要是接到转移通知,我们马上来帮您搬东西!”在大川镇梁家坝村,网格员刘彦平第3次来到独居老人刘保才家中,耐心讲解避险知识,这样的场景在舟曲县各村社随处可见。汛期以来,全县党员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有的冒雨清理河道淤泥,有的协助搭建临时安置点,有的深夜值守隐患点,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传递温暖”,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实现群众安全转移,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科技赋能筑牢防线
责任闭环贯穿始终
为破解地质条件复杂带来的防汛难题,舟曲县以科技为“利器”,持续升级防汛“硬支撑”。累计在87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163套户外监测预警装置,涵盖雨量计、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设备,这些装置与县应急指挥系统实时互联,可自动采集雨情、水情、山体位移等数据,一旦超出安全阈值,系统会立即弹窗预警并推送至责任人员手机,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监测”的转变。

除户外监测预警装置外,还对重点河段、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常态化巡查,组织专业力量对防汛重点部位、重点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同时,舟曲县不断细化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开展防汛应急演练,让干部群众熟悉转移流程、掌握避险技能,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舟曲县始终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针对性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将防汛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措施。应急指挥的“信号灯”持续闪烁,干群同心的“战汛曲”不断奏响,一道集“监测、预警、排查、处置、转移”于一体的坚实防线,正守护着全县群众的平安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