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奂志强作品】东山之东

发布时间:2018-03-09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转 灯 

巍巍东山入云端,纷纷春雪转花灯。

在这里,这种独特的转灯习俗,世代相传。

山高路远,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雪打灯笼,灭不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有序的号令,整齐的步伐,像极了出征的队伍。

夜越深,灯火越明。锣鼓喧天,唢呐齐鸣,盛况空前。

焚香化祃,祈愿求福,这是转灯活动的必修课。庄严的仪式,虔诚的期盼,寥寥数语,将新年的愿望诉说,深深作揖,把心中的期许留下。这是一群质朴的子民,比任何时候都懂得坚守和奋斗。

逶迤踩道,浑然天成,家国情怀,铸入魂魄。始于心,践于行,福字踩成,临近高潮,于是敬酒致意,怡然自乐。过完今夜,新的征程就在眼前,收拾行装,各自奔波,盼望着来年的今夜,再次把酒言欢,岂不快哉?那个北风萧瑟、天地苍茫的夜晚,鼓乐声声,雪打灯笼。那古铜色的脸,一袭长袍,手持龙旗,背顶明灯,永远是心里不变的柔情和眷恋。

一声声的三眼炮,一句句的祝福语。从清醒到沉醉,从迷醉到沉睡,黎明的梦里有灯、有酒、有苦有乐,更有春雪铺成的漫漫长路,那是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剪 纸 

万里江山美如画,巧手剪纸绣乾坤。

剪纸,最古老的手工艺术,包罗万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寓意深远,祝福永久。

大美东山,寂寥无语。荞花香里,阡陌交通。鸡鸣犬吠,寻常人家,庭院深深,花纸横陈。成片的彩纸,经过东山人的巧手,成山水、汉字、人像、场景,惟妙惟肖。

一年一度春风暖,花开笑迎四方客。装扮一新的东山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宾客,最惊叹的还是剪纸。山门“龙凤呈祥”图案、灯笼上的“风调雨顺”等字样、“油葫芦”、二牛抬杠春耕图都是用通过剪纸展现出来,将东山的曾经、现在和未来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心之深、用情之诚,无不为之动容。

剪纸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东山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事的一种情景再现,是人们感恩生活,传承技艺的内在情怀。“窗明几净一点红,青纸红案谁剪出”?当剪纸已经成为东山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的时候,信仰是永恒,热爱是一种传承。生活是源头活水,使剪纸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暮霭沉沉、花灯初照。东山,这片热土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齐聚东山,从上湾至鲁家一带,来来往往,赏花灯、观剪纸。“才闻鼓乐起,又见夜空明”,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油 客 

油客的故事,流传久远。

时至今日,也还是有不少人称东山人为“油客”,褒贬不一,也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

所谓油客,其实是“说客”的一种延伸。用油腔滑调、“忽悠”之类的词语形容,显然是不太合适的。油客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代名词,幽默而不失道理,诙谐而不失价值,善辩、巧辩而不蛮辩,达到使听者诚服的境界,称之为油客。油客的语言艺术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语言的载体就有多大。

油客的辩辞是滔滔不绝的江河、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时而像阳光一般温暖,时而像寒冰一般冷峻,豪气与睿智同在,细腻和真挚共存,再配上夸张、比喻等修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这才是语言的魅力。

这是一种乡音,更是一种乡愁。无论走到哪里,乡音难改,乡愁难忘。甘甜的清泉,醇香的美酒,勾起了人们浓浓的乡愁。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啥工作,不变的乡愁,渲染了多少不忘初心的梦想,催发了多少砥砺前行的脚步,终究是一段铭心刻骨的历程。

油客,是豪迈的气质,更是洒脱的情怀。这势必激励东山人在前行的道路上,自信满满,在逐梦的征途中,书写新的辉煌。(奂志强)

 

上一条:舟曲县对17名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考廉”

下一条:李世华主持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