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舟曲县博峪镇,“簪花之路”蜿蜒穿梭于群山之间,路两旁曾盛放的纹党花虽已褪去盛夏芳华,但漫山翠绿间仍留存着蜜源滋养的生态底色,这片曾孕育“纹党蜜”的沃土,凭借独特气候与生态环境,让中华蜂养殖产业持续焕发生机。由纹党花花期孕育的“纹党蜜”,以芳香独特、口感甘润的特质,早已成为当地独有的生态珍品。如今,在“林区党建”引领下,这抹“甜蜜”与“簪花之路”串联起的产业脉络深度融合,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核心产业,在博峪镇铺展开一幅“路畅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画卷。

党建领航,让“簪花之路”成为产业“孵化带”。近年来,博峪镇以“簪花之路”沿线生态资源为依托,坚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紧抓中组部、中国农科院帮扶机遇,推动成立博峪纹党花蜂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22年3月设立党支部,精心打造“甜蜜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创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以“簪花之路”为纽带,串联起沿线178户养殖户、20家合作社,构建起从养殖、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与农户沿“簪花之路”布局蜂场,采用棒棒槽、智能蜂箱开展科学养殖,严守“一年一采、只割半蜜”的品质标准。公司则在“簪花之路”重点区域设立加工基地,集中力量承担加工包装与市场开拓,形成“路连产业、分工协同”的发展格局,让养蜂产业从“零散分布”走向“集群发展”。
产销联动,让“簪花之路”成为产品“出山道”。“以前路不好,蜜再好也难运出去。现在‘簪花之路’修到了蜂场门口,直播车、运输车直接开进来,销路再也不愁了。”博峪纹党花蜂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薛成花感慨道。为破解“养蜂容易卖蜜难”的困境,博峪镇以“簪花之路”畅通为基础,探索构建“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展会推介”双轮驱动销售模式。返乡大学生沿着“簪花之路”走进沿线养殖基地、加工车间,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沉浸式直播,让“博峪藏家”纹党蜜随“簪花之路”的美景一起走进更多消费者视野,同时,依托“簪花之路”便捷的交通条件,产品得以高效运输至兰洽会等重要展会,助力“博峪藏家”商标成功入选“甘味”品牌,纹党蜜更斩获全国土蜂蜜金奖,“博峪好蜜”沿着“簪花之路”远销全国各地。
甜蜜产业,让“簪花之路”成为增收“幸福线”。如今的“簪花之路”,不仅是一条旅游景观路,更是一条产业增收路。全镇沿“簪花之路”布局中华蜂养殖点,养殖规模达1.6万余箱,直接带动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与脱贫户分红。产业链各环节提供的31个就业岗位,让沿线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甜蜜中增收”。永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永安的蜂场就设在“簪花之路”旁,他笑着说:“今年养了600箱中华蜂,产蜜2吨多,以前路远难运输,靠自销愁断肠,现在有了‘簪花之路’,蜜直接交给公司,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甜!”

舟曲县将继续以“五区党建”为引领,深耕“簪花之路”产业潜力,推进沿线养蜂标准化建设,依托县级实验室强化品质监管,培育优良蜂种、扩大深加工规模,在道路沿线增设产销服务站,让“博峪藏家”品牌与“簪花之路”文旅IP深度绑定,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让“簪花之路”上的“甜蜜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释放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