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聚焦“六大富民产业” 推进强乡富民新跨越——坪定乡培育发展六大富民产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8-01-18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今年以来,坪定乡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举措,全力打造“1+6”产业增收模式,着力形成全域旅游、高山林果、特色养殖、中藏药材、设施农业、劳务输转和惠农政策相结合的增收体系,大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强乡富民新跨越。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坪定乡党委、政府紧扣县委、县政府“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会同村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致富带头人等集体协商,决定把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在号准“贫脉”上多下功夫,把产业扶贫作为“铁抓手”,将旅游业确定为全乡最大的首位产业,以全域旅游统揽五大关联产业,大力发展以刺五加、乌龙头为主的高山经济林果,以新奇特药为主的中藏药材,以新法养蜂、坪关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以羊肚菌、油菜、荞麦为主的设施种植,以建筑领域务工培训、有组织输转为主的劳务经济,开辟农民增收新通道,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努力把坪定建设成为全景域开放式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高山田园综合体。据初步测算,2017年全乡农业增加值达到728.19万元,比2016年增加54.54万元,增长8.10%。2017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92元,比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846增加646元,增长11.1%。

文化旅游产业建景点强品牌

坪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优美,是舟曲最早的县府所在地,有“现有坪定关,后有西固城”之说。近年来,坪定乡更新理念,高屋建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立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画的自然山水的独特文脉,将文化旅游提高到发展产业与经济的高度来认识,将旅游形象定位为“诗画坪定、全域旅游”,大力实施建设“文化旅游强乡”发展战略。以先秦石城、羌道府第、晋后坪定关、汉代烽火台、奂坪古汉墓、赵家坡宋将军墓以及马笼头梁遗址等古迹和人文景观为抓手,以举办“农历三月二十八”跑马节文化活动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坪定跑马文化、非物质文化、苯教文献“三张文化名片”,做好茄汤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目前,全乡已基本形成了山水观光游览、高山休闲度假、特色农业观光、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十大景点”正在全力打造之中,九原梁、垭豁梁、高峰寺旅游点正在开发建设之中,按照“一村一景”旅游村标准精心打造今年6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一个集厚重历史、灿烂文化、优美风景、原味民俗为一体的坪定关国家3A级全域旅游景区正在加速成型。4月23日,一年一度的坪定跑马节系列活动隆重举行,全乡8个村寨的藏汉群众身着节日盛装,驱马牵骡,披红挂绿,汇聚“坪定关”,赛马练兵、禳灾祈祥,吸引了县内大批游客光临。据统计,从今年以来,通过跑马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楹联文化节、香浪节等重大节日和节庆活动的拉动,来乡旅游人数突破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全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新高。 

高山林果抓示范强引导

刺五加、乌龙头为适宜高半山生长的经济林,在坪定乡境内分布广泛、长势良好。今年以来,坪定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以刺五加、乌龙头为主的高山经济林果确定为全乡六大富民产业之一,引导九原、武滩山、骞必诺等村开展刺五加、乌龙头大田扦插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据测算,刺五加、乌龙头栽植3年后亩产3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4000至8000元,加之食药两用,根、茎、籽、芽均有用处,效益非常可观。坪定乡将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引导群众利用荒山荒坡、疏林地、耕地及边缘进行栽植,规划总面积1万亩,今年试验栽植10亩。高山经济林果的大面积推广,既为坪定荒山荒坡披上绿装,为地质灾害覆盖区提供生态安全屏障,又能在减少劳动强度的前提下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还能助推坪定全域旅游、新法养蜂等关联产业互动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刺五加、乌龙头是多年生的落叶灌木,寿命几十年甚至更长。所以,营造刺五加、乌龙头经济林是一个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项目。为使高山经济林果基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坪定乡党委、政府为高山林果基地的组织生产、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铺路搭桥,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使高山林果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藏药材保稳定促提升 

坪定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适合各种中藏药材生长,素有“千年药乡”的美称。近年来,坪定乡党委、政府把药材品种引进和技术指导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发展中药材的有效机制,动员能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土地,实行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稳定发展市场前景好、夏季开花、流蜜丰富的党参、黄芪、柴胡等品种,推广良种、配套良法,不断提质增效,促进药材蜂蜜双丰收。据统计,全乡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235亩,有党参、大黄、黄芪、柴胡、板蓝根、黄芩、半夏、羌活、铁棒锤等十余种,产量326.2吨,产值236.3万元,中藏药材已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为加快中藏药材发展速度,坪定乡先后制定出台了《坪定乡农牧产业扶持发展实施方案》和《坪定乡中藏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扶持中藏药材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壮大。此外,还通过宣传发动,积极鼓励农民以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中藏药材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让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乡已成功流转土地450亩用于发展中藏药材产业,涉及农户230多户,组建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在马场建设1处以羌活、党参、大黄为主的县级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中藏药材已逐渐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特色养殖转观念送技术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农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要求,把以新法养蜂、坪关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作为促农增收的新型产业来抓,转变群众养殖观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组织养蜂大户到省养蜂研究所、天水、陇南、四川等地实地观摩,学习蜂群转箱、日常观检、添加继箱、蜂王培育、春繁强群、防病治满等关键性技术和养殖经验;组织养蜂专业合作社赴四川绵阳、德阳等地引进中华蜂新品种380箱,经一个多月的饲喂和观察,蜂群个体发育健壮、蜂群整体状况良好,并在示范点将圆巢蜂箱蜂群转移至新式标框蜂箱中,在初夏成功取蜜。截至12月底,共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养蜂户和有养蜂意愿的群众160人次,发放中华蜂活框养殖技术资料160册,中华蜂养殖规模达到62户、1710箱,其中活框新法养蜂15户、520箱,建设100-200箱示范点4个,全乡每个村培育示范户1-2户,年内基本实现了新法养蜂示范点行政村全覆盖。据测定,坪定村春蕊土蜂养殖合作社采用新法养蜂所生产的蜂蜜波美度为42.5度,含糖量80.3%,含水量18.1%,质量标准为优质有机山花蜜,品质优良。新法养蜂技术的成功实践,彻底消除了传统养殖毁巢取蜜、蜂群难以壮大的弊端,填补了全乡养蜂领域空白,有力助推了中华蜂新法(活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的培育。

坪定的农家土猪,其肉质营养丰富,皮薄肉嫩,胴体瘦肉多,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鲜甜香滑,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能香气扑鼻,“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是坪定高山特有的地方“土味”,产品供不应求,品质名扬陇上。乡党委、政府将在目前千家万户散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一是计划扶持2家仔猪繁育场,2家商品猪养殖场,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散养户。二是依托绿脉等电商龙头企业,对接产销,发展订单养殖。三是引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大力开展良种培育改良,解决养殖规模化源头问题。2017年,全乡养殖土猪2230头,产肉200.7吨,实现产值562万元。

设施种植扩规模改良种

2016年以来,坪定乡围绕常规羊肚菌、反季节羊肚菌、冬播油菜、复播荞麦等重点产业的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示范作用,把羊肚菌作为一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朝阳产业来培育,把冬播油菜、复播荞麦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中华蜂新法养殖提供蜜源、为全域旅游增色添彩的重要产业来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羊肚菌、油菜、荞麦为主的设施种植,成效显著。依据不同的区位优势,在上片骞必诺、奂坪、柳坪等村重点发展羊肚菌和反季节羊肚菌种植,在沿舟九公路区重点发展冬播油菜、复播荞麦,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2016年秋季,通过合作社+示范点带动的模式,成功引进天河1号、2号品种示范种植37.6亩,去年5月羊肚菌喜获丰收,每亩平均收获鲜品羊肚菌131公斤,产值达57万元,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去年夏季,大力探索羊肚菌种植新的模式,乡上与羊肚菌办、天河菌业开展合作在海拔2000米的奂坪、2300米的柳坪、2500米的马场选取3块共3.5亩的实验田,开展高山羊肚菌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这一技术性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全县乃至全州高海拔区推广种植反季节羊肚菌打造了成功样板。

去年秋季,在坪定适应区域扩大发展羊肚菌,将羊肚菌种植培养为坪定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企业技术指导、合作社销售、农户种植的产业发展链条,助力脱贫攻坚,走产业脱贫致富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牧局、农技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坪定乡积极探索和创新,全乡发展羊肚菌种植115亩,力争2020年在坪定适宜区域着力发展羊肚菌规模化种植300多亩,助力精准扶贫。为了提高经济作物复种指数,增加群众经济效益,坪定乡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在小麦、青稞、油菜等夏收作物收获后按时复播荞麦1380亩,并在垭豁梁、武滩山建成了2个面积各为270亩、240亩当家品种红花荞麦和北海道白花荞麦观赏示范基地,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发动群众,依靠科技,促进油菜花观赏带建设,在舟九公路沿村推广以新品种甘杂1号为主的冬播油菜1720亩。 

劳务经济转方式增技能

坪定是传统的劳务经济大乡,全乡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商贸领域。去年以来,我乡围绕打造“建筑大乡”,确定了以建筑领域务工培训、有组织输转为主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思路,全力引导务工人员向建筑行业集中、务工培训以建筑领域为主,“先培训、后上岗,先对接、后输出”,在新疆、青海、兰州、夏河开辟了4个劳务示范点,通过4个村的劳务带头人引领,带动全乡成年劳动力有组织输转,全部集中在建筑工地,从事钢筋、泥瓦、粉刷等技术工种,既能互相照应、抱团维权,又掌握技能、收入大增,全乡劳务经济正在整体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无序外出向有组织输转、各行各业向建筑领域集中、短期就近打零工向长期稳定就业转变。

遍地开花的项目建设和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为农村务工人员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了解,2017年,每位在建筑、服务、商贸等领域打工的农民工除去花费,每年最少挣1.55万元回家,全乡1622名农民工可挣回2510万元,真正形成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十人致富一组,输出百人致富一村,输出千人致富一乡”的良好局面,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六成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全乡短平快的增收项目。

 如今,在田野里、或在养殖场里,高山林果方兴未艾,中藏药材长势良好,蜜蜂嗡嗡忙碌,土猪活蹦乱跳,常规羊肚菌喜获丰收、反季节羊肚菌试种成功,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乡村游客接踵而至……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场景,汇聚成坪定乡六大富民产业助民增收的美好画卷。


上一条:州委州政府第一考核组到舟曲县进行2017年度综合考核

下一条:州委州政府对舟曲县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