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由于新生儿气管细、喉管不易看到,在气囊复苏时首先要打开气道,注意校正体位,成功复苏时有胸廓起伏……”这是朱春林与县医院儿科医师正在进行新生儿复苏及插管等急难杂症科目训练时的场景。
朱春林是我县儿科本土医学专家,从事儿科工作至今已30余年,同时他也是我县首个州级专家工作室--“朱春林名医工作室”的领衔人。建立人才工作室制度是我县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也是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发挥高端医疗人才、学术带头人在医疗领域中的示范、引领及传帮带作用。

朱春林名医工作室全体医护人员
培养专技人才的“摇篮”。近年来,舟曲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过建设名医工作室,以领衔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儿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工作室成员,使他们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儿科领域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型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县人民医院儿科诊疗水平,在全县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的良好风气。
链接健康扶贫的“纽带”。组团式健康扶贫是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人才是健康扶贫的重中之重。名医工作室抢抓兰大二院组团式健康扶贫的机遇,邀请兰大二院的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实际指导,进一步提高我县儿科专家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同时,工作室遵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递进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理念,将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加以实践运用,主动“走出去”,让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乡镇,搭建起名医专家和基层卫生院的桥梁,专家进基层进行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传授精湛医术的“课堂”。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带头示范作用,“一对一、手把手”对门诊、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帮带,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带教,以及定期组织“师带徒”理论考试、模拟抢救操作“大比拼”等活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合理化、诊治水平更加优质化。下一步,专家工作室将立足儿科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举办全县儿科医务人员培训班,真正让工作室成为传授儿科精湛医术的“课堂”。目前工作室已先后传帮带年轻儿科医师8人,科室年门诊量在10000人次以上,参与抢救危重患儿和新生儿200多例,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