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舟曲县: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核心在于共建共治共享

发布时间:2021-08-02 10:05:25 来源: 甘南组工 作者: 点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是城市健康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社区的和谐稳定,保持了城市的繁荣与安稳,关系着千万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的稳定,只有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结对共建,使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城市社区中有着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通过结对共建的方式使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铸就坚实的战斗堡垒。实行组织共建,提升党的组织力。成立社区“大党委”,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群团组织、新兴领域组织有机联结,引导群团组织、新兴领域组织规范运行、健康发展。共同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不断团结、教育、凝聚党员,着力提升党的组织力。实行活动共办,提升党的凝聚力。通过党组织这个“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各类组织资源优势,引导社区和驻区单位之间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打破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实现社区党组织号令一响,所有党员干部一呼百应。实行党员共管,提升党的战斗力。按照“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要求,针对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类型的党员,区别情况、分类实施,由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三亮”、党小组“四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锋指数争创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担当作为、服务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元共治,使基层难题逐一破解。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网格共用,让治理实现“精细化”。把深化网格党建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优化网格党组织设置,配强网格工作队伍,制定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踪问效,实现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疑难问题在网格中解决、群众满意度在网格中提升,让社区治理更加精准。要事共商,让治理实现“民主化”。以“便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健全居民议事会、居民理事会、小区协商会等协商议事,畅通居民表达渠道,组织引导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方式解决问题,解决社区内部矛盾,实现“居民事务不包办、党员群众说了算”。完善体系,让治理实现“法制化”。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把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的出台和完善,实现社会治理权责关系明晰化、法治化;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资源共享,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是一个大系统,拥有驻区单位、活动场地等各种各样的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和“纽带”,加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1+1大于1”的效果。盘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通过各种方式,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社区干部、机关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都整合起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从而更加高效的优化为民服务、破解发展难题。整合场地,搭建共享平台。整合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免费向党员群众和驻区单位开放,让党员群众对于社区更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共享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面立体化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信息化平台综合效应,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网、社会治安网、城市综合执法网等多网对接,促进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等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等平台的整体效能。(罗文斌)


上一条:这个“归根到底”,道出了共产党的“根”与“魂”

下一条:舟曲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