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舟曲 > 文化旅游 > 民俗文化 > 正文

舟曲多地舞

发布时间:2023-08-30 09:00:00 来源: 心在舟曲 作者: 点击:

1.jpg

多地舞又称“朵迪舞”、“罗罗舞”、“乐乐舞”,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是当地藏族群众在节日、祭祀、喜庆、民俗活动或闲暇娱乐时的原生态舞蹈。

2.jpg

舟曲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特别是这里的藏族人民,无论男女,不分老幼,人人能歌善舞,个个热情奔放。“多地舞”在舟曲县藏族村寨代代相传,千年不衰,因地域不同,其形式、风格多样,种类繁多。根据表现形式和地域特征,“多地舞”又分为赖萨多地、格班多地、贡边多地、萨热多地、姜拉多地、玛西多地、朱玛多地、突谷多地等十多种,每种舞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1.jpg

“赖萨多地”是逢年过节时的舞蹈,基本形式是大家交臂或牵手,围成圆圈挪步踏歌,说唱起舞,可以在家里跳,也可以在场院、田野、森林、草地里跳,参加人数少则七、八人,多则上千人,表演者为女性,年长者带领年幼者,服装必须是传统款式,服饰色彩随意搭配,特别讲究头饰、胸饰、发饰。说唱内容以歌颂、祈福为主。

“格班多地”是年景舞,一般庆丰收时跳,灾年或欠收年不跳。跳时大家手拉手围成圆圈,每半圈为一组,每组的带头人领唱,大家附和,两组交替对唱,随后歌唱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脚顿地手拉手不断加速跳跃腾挪,节奏快到大部分人跟不上时自然散开结束。说唱内容有民族史、天文地理、农牧业知识、先辈的功绩等。

“贡边多地”是舟曲县博峪乡独有的舞蹈。每年端午“采花节”时,博峪乡藏族妇女上山采摘“达玛花”,插在头上、腰间,在林中或草地上跳“贡边多地”。采花姑娘们手拉手肩并肩围成首尾呼应的半圆,分两组对唱,边唱边随节奏一屈一仰手拉手挪动转圈,歌颂自然、神灵和幸福生活,祝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平安。

“萨热多地”是男子群舞、女子群舞或男女混合舞,表演场地一般为寨子里的打麦场,舞者面对面排成两排,对唱后摇动一串马铃相互穿插或来回跳进。有的还手持马铃脚戴铃圈,踩节旋转腾跃穿插,唱词多为相互祝福。

 “姜拉多地”内容和形式自由多样,逢年过节或喜庆丰收都跳,是以女性为主的集体说唱舞蹈,高潮时男子在外围起舞助兴,应和对唱,演唱内容包罗万象,有创世纪、民族史、文化风俗史、村史、民间传说、十二生肖、伦理道德说教、二十四节气、自然规律、农耕知识等,既是大家十分喜爱的娱乐方式,也是年长者寓教于乐训导年幼者的一种方式。

3.jpg

玛西多地又称“摆阵”,全村男子不分老幼排成一字长龙阵,领头者手持长矛,矛尖挑肉,大家作持矛防御、躲闪、窥探、冲击状,侧身吆喝腾挪进行,模拟先祖战斗、防御、祭祀的情形。

朱玛多地又称“猴子舞”,歌唱祖先是由猴子变化而来,模仿猴子跳跃戏耍,把猴子视为神灵和先祖膜拜祭祀。

2.jpg

舟曲县白龙江沿岸“上河”一带的多地舞内容最丰富,有完整的结构和情节,一般由“朵迪”、“嘉热”、“甸录”三部分构成。“朵迪”开始时节奏舒缓轻慢,大家手挽手肩并肩歌唱转圈,开始时头顶三下、脚顿三下,然后平挪顿步、旋转摆腿,说唱祖先如何开天辟地,歌唱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的由来,颂唱天上、云里、山上、林里、草原、湖海的美景奇象,说“多地舞”是从这些大自然中来,并细说多地舞在天上、云里、林里、草原、湖海的不同跳法,颂扬这些物象对部族的好处。 随后为首一人摇一串铃铛领唱,跳起“嘉热”舞,说唱部族渊源和历史,大家应声合唱,越唱越快 ,跳舞亦逐渐欢乐奔放,双脚腾挪,激越奔腾,歌舞达到高潮不能再快时戛然而止,圆圈对散为两排,对唱结尾舞曲“甸录”,跳抒情的舞蹈,相互牵手转圈,间或回旋屈膝顿地,赞美山川美景,歌唱幸福生活,歌颂神灵、活佛、喇嘛、贵宾,祝福吉祥。

3.jpg

“多地舞”融史、诗、歌、舞及民俗活动为一体,是大型集体舞蹈,古朴典雅,源远流长,原生态氛围浓郁,远古遗风保存较为完整,反映了当地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努力认识自然、认知自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辉煌历程和崇尚自然、乐观豪放、团结友好、兼容并蓄的人文情怀,也体现了当地羌、藏民族在多种文明的冲突、融合中顽强传承本部族文化,顽强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特质。多地舞是白龙江流域古氐、羌族龙虎图腾崇拜融入藏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羌族古风,是当地土著文化经久不衰、凝聚力长存的独特载体,对研究我国氐、羌、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重要价值。舟曲县文化馆多年来采集、整理了大量“多地舞”的音像、文字资料和实物,大力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确定了传承人,发放活动补助,并已经将“多地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条:舟曲:别样的民俗风情“跑马节” 花开舟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