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舟曲 > 文化旅游 > 优秀作品选登 > 正文

品质:立功、立德、立言

发布时间:2020-01-16 00: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品质:立功、立德、立言

——寄语高望岳老师与《我的体育笔记》

 

知  否

 微信图片_20200116095150.jpg

体育,许多人曾认为离我们的成长很远,其实,它离我们很近。

我是在文革刚刚结束时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名言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在体、智之两翼中,年轻时对“体”之一面严重忽视,形成短板,而且对“智”的一面也造成了不少影响,现在就常有因少不更事而恨不当初的悔恨。近日,有幸能展阅高老师的《我的体育笔记——舟曲体育发展历程》书稿,1970—1990年代小城中心广场上那龙腾虎跃的场景又浮现于脑海,高老师之春风怡人的形象又亲近于眼前,使人对高老师及高老师的体育,以及体育与人生、与文化,有机会再一次仔细品味,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在我们小城许多人的心目中,高老师是真正数一数二的体育家,他们家是名符其实的体育之家。

1970年代,高老师是县上的体委主任,他把灯光球场的篮球比赛组织得生龙活虎、万人争瞻,成为小城晚晚最热闹的景观。而且,他自己也是篮球高手,三秒圈外的投篮动作潇洒,命中率几乎没有悬念。人们从球场上感到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帅气。后来,我们经常听到县上的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在州上、省上比赛得了冠军,我们都知道这是高老师组织的队伍,为我们赢得了荣誉、争了光。

高老师的长子高晓东和我是小学中学同学,与长女高菊琴也做过同学。他们俩在小学、中学时体育就很出色,乒乓球在全县是数一数二的,篮球、排球打得也很漂亮;高菊琴在省级田赛的多个项目上有很好的成绩,其小妹高菊娥也于州级篮球、投掷和径赛上屡屡夺冠,都很让人羡慕。高老师退休后率领在县上的家庭成员率先在广场上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给大家做表率,在做推动现代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的排头兵,很受人们敬重。

在文革,在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里,高老师以顽强的敬业精神和坚定的忍耐毅力,推动了舟曲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缔造了一个竞技体育的高潮时代。他们家还培育了一门体育人才,形成了“体育”家风,子女都敬业乐群,不断奋斗,于事业上多有出色成就,广受小城人、甘南人的点赞和传颂。

在舟曲,高老师是体育事业上无可比肩的拓荒者、架桥工和领头雁。在甘南,他也是很有美誉度的。

而且,高老师永远是那么颔首微笑、儒雅矍铄,是那么鼓励人的,宽容人的,成就人的。

造福社会,立业兴家,富有人格魅力,已臻“成己之美”。

这样的一位历史老人,是从体育运动的风风雨雨中走出来的,而且培育出了累累硕果,其言之善、之真、之切,应予细细品味。

展卷细细阅读《我的体育笔记》,虽然叙述的都是地方体育多少年来的事件和人物,但给人的感觉这是一部有温度、有情怀的书。

全书主体部分为三个方面: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行政管理;整个书稿以史、志、论依次布局展开。置于主体之前的“概述”部分,像一个大纲一样,粗线条地勾勒了舟曲体育发展的自然社会背景,以及体育发展基本脉络,提炼出了一些最为节点性、重要性的事件。主体为三大部分,结合体育行业的内部逻辑分类、基层体育的实际特点和作者多年主要工作情况,进行了有序的叙述。第一部分“群众体育”,主要呈现基层群众自发的一些体育活动,如武术、民间传统体育、学校体育、业余体育学校、城镇体育和农村体育,客观、真实、全面。第二部分“竞技体育”,主要呈现多年来组织舟曲的运动员、代表团参加州级、省级、国家级分赛区赛事的项目、参赛队员、取得成绩等方面的情况,资料详实,情况准确,述事、记人相结合,见事见人。第三部分“体育行政管理”,主要展示了舟曲县体育行政体制演变、公共财政投入、体育设施建设、历年获得奖状奖杯等实物,以及体育人物,这一部分反映了舟曲体育事业较宏观的一些情况,也替为家乡的体育战线做出贡献、争得荣誉的体育人才树立了一个英模谱和荣誉榜。主体之后部分“概论”,概要地总结了舟曲体育事业的特色,以及多年从事体育工作的一些心得和感想,目的是有助于家乡今后的体育事业发展。全书有大量珍贵而丰富的图片,实物佐证有力,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历在现、栩栩如生。书稿的结构以“前述”而“后思”展开,体系适宜与严谨。

在阅读这部书稿的同时,笔者也阅读了《舟曲县志》的体育部分。可能是县志属于综合类志书的原因,概述较多、合并较多、均衡用力,很多事件比较模糊,重要人物也较淡化,突出事件、突出人物、突出成就及历史发展脉络不甚清晰。但这部《我的体育笔记》书稿,就很好地处理与优化了这些方面。书稿认真、全面、详实地梳理了舟曲体育现当代发展历史,资料丰富、准确而齐备,可以想象作者在高寿之年做了很艰苦的工作,实属不易。再如,观此书,以史来读,脉络清晰,节点突出;以志而阅,分类科学,事件明晰,人物显明。特别是该书在有为政治、社会、文化尤其是今后的体育事业资政济世和服务精神的同时,有明显的大众情怀和人文情怀,凡有贡献人物事件都悉数列入,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都详细叙述了所做工作和取得成绩,为他人树碑立传,留史传名,成就众生。

在舟曲体育事业上,此书亦史亦志。这里,许多老一辈体育工作者、运动员、教练员,都能见到当年自己驰骋赛场时的飒爽英姿和激情岁月;他们的后人都能有幸睹史思人,缅怀前辈曾有的建功立业和奋勇拼搏精神。许多资料,恐怕就是当事人,都已经遗失或难以见到。

苦熬三更夜,为述众生功。我想,这部书仍然彰显了高老师的“达人之美”。

 

这部书稿,也体现了高老师具有“处江湖之远,忧其君”的家国情怀,有“济世之美”。 

书稿中,对舟曲体育历史资源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地方体育事业在政治、经济、社会变化情况下的各个时期的开展情况一一历数,特别是将时代兴衰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就体育事业对一个地方的影响,都有叙述与思考,有颇多引人注意之处。

如,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荡秋千、闹社火、踩高跷、耍龙灯、扯坡牛、滚铁环、踢毽子、打陀螺、跳绳、下石子棋等都有介绍,还有采花节、朝水节等节庆文体活动,让人有机会回忆更多的民间游戏和体育活动,进一步展开思维整理这些民间体育资源,在这个全民参与体育活动和旅游经济来临的时代,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导地方民族体育工作者研究这些项目,能传承、提升、规范的民间活动尽量提高其科学化、艺术化水平,开展一些表演比赛活动,形成舟曲的体育特色项目,为大众体育、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如还提到,七八十年代有效地培育和组织竞技体育活动为地方争得荣誉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体育人才,提升和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地方的文化、社会的发展;开展各种体育交流比赛活动,有益于地方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有益于各方面的团结与稳定;政府重视与推动体育活动,体育、教育、群团组织积极行动、相互配合,是一个地方竞技体育发展、繁荣、提高的重要动力;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情况的改善,是促进一个地方群众体育繁荣发展的客观条件,更有利于人人参加体育活动、个个注意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全社会的潜力和能量。这些,对一个地方党委和政府从更高层面上看待体育事业,都会有参考和启发意义。

再如,概论中谈到的体育家精神,是健康发展的体育事业对精神文明的潜在和深层的影响。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体育赛事活动,通过一批优秀体育人才的示范和影响,对全社会有益于进一步营造和谐文明的良好风气,有益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中国梦在思想道德层面上进一步实现。

关于体育的功能,我在阅读书稿、参阅其他资料时还见到一句话:“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大概说的是体育与音乐对人的锻炼与影响。这在高老师文稿的有些段落中也有所蕴涵。

关于体育精神,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过:“最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参与。”这是对体育家精神的一个经典表述,与高老师的从业思路与职业感受,语异而义近。

总之,这部书稿,有为家乡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意义,有济世资政的价值。

阅读它,感受它,我心中想起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都是中国仁人志士的典范、北宋名臣范中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 

 

一个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人,有沧桑的人生阅历,对事业有真挚的所感所思,这是一笔精神财富。

当然,如果颐养天年,淡泊处事,含饴弄孙,营造和谐,也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高老师没有止步。

在高寿之年,高老师将自己一生所钟爱和从事过的体育事业一一梳理,悉心回忆,查资料、搜图片、访问人,伏案执笔,辛勤劳作,加上较早念书的人也无暇经历专门的写作训练,写作一部内容丰富、章节众多、文字浩繁的著作,想必一定是一个劳神劳心、费力吃苦的工作。许多老人是下不了这个功夫、难以吃这个苦的。这种精神可谓老骥伏枥,让人十分感佩。

开卷写作,高老师是持笔再上路了。高老师是体育界的司马迁,为舟曲体育界写出了一部现当代的体育史与体育志,撰写了一卷长篇、珍贵的文史资料,留下了一部地方体育文化的《史记》。这部书,有 “利史之美”。

这里,我也试着模拟一个句子:“不以位卑而怠力,勿因功成而冷眼”,以表达对高老师前半生默默奉献、后半生眷眷耕耘于家乡体育事业和群众体育运动之贤德品质的敬意。

高老师的身上闪烁着一种体育之美、一种人格之美,如笔者文中所述,可以用四句话来细心体会:成己之美,达人之美,济世之美,利史之美。

这是有幸能阅读此书的读者,在了解舟曲地方体育发展历史的同时,在文化与道德层面上可有的一种思考。

上一条:回家过年

下一条:对石头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