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舟曲 > 文化旅游 > 优秀作品选登 > 正文

知否 作品《荣誉》

发布时间:2021-09-22 09:42:25 来源: 心在舟曲 作者: 点击:

荣 誉

知否甘肃舟曲



老张,原本是个不错的人。他早年培育过中草药,以后写了许多诗词联。而且,他生活虽然一直比较清贫,但干啥都心劲很足。凭这,就让人佩服。

可是,到了七老八十,老张却有些让人可惜。原因是他得了许多奖章,他把那都视若十分珍贵的宝贝。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给你慢慢道来。

老张的家原在乡下,解放前来城里念小学,他念书起早贪黑地很用心,后来成了县自卫队的勤务员,解放时跟着起义转成了解放军。六十年代,他在外面,母亲得了急病,弟弟们还小,他遂辞去工作,回来照顾母亲。那时候缺医少药,家里也困难,他便到处打听偏方,借来有中草药图谱的书,自己上山去采药,拿回来给母亲煮着喝。由于母亲的病是个顽症,拖的时间长,他就不断地打听方子,不断地上山找草药,时间长了,对各种草药认识得就更多了。

七十年代初,邻近的一个县成立中草药培育厂,到处找人,老张前去应聘,进了这个厂。这里,他得到了高人的指点,中草药知识又有了长进。

七十年代末,他家乡的县成立了科委,要搞药材类项目,他回来主动请缨,成了科委的一名正式职工,在一个山沟里建基地来专门培育中草药。山里,他们搭起工棚,一扎就是四五年,垒石造田,耕地浇水,风餐露宿,一窝窝地试验,艰辛可想而知。他们按书上的指导,人工培育成功了天麻、茱苓、杜仲等,摸清了它们繁植的土壤、水份和生长规律。期间,他还陪同上面来的专家跋山涉水搞中草药资源普查,收集了许多中草药标本。他们将有应用价值的资料印成小书广泛散发,引导群众种植,县医药公司也据此加工了不少药丸外销,家乡成了在方圆一带有名的中草药生产基地。

老张一时成了有功之臣。

老张想把积攒的这些草药制成标本保存,单位上的领导说没有钱,老张陡然气愤,与领导大大地吵了一架,政府院子里一个副县长来劝,才勉强劝住。

吵架中,老张曾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发福利有钱,制标本没钱,谁信呢!”老张虽个小、精瘦,但为了公家的事业能拍案而起、仗义执言,有骨气。

老张脾气燥,大家都知道了。

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张得了中风,半身都瘫痪了,在外治了好几个月才稍有好转。他听从了一个懂中医人的话,开始练太极,强身健体。

老张可是个有毅力的人。他一练就坚持了下来。他一个个地向周围能打点太极拳的人请教,几个春来秋去,什么杨式太极二十四招、四十八招,陈式太极四十八招、七十二招,他一一都学会了。这些年来,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在客厅里转来绕去、行云流水地走上几圈,早上起来前,先在床上盘腿闭眼,吞天纳地深呼吸一阵,然后走到山坡上,“玉女穿梭”、“白鹤亮翅”、“灵猫扑蝶”、“举鼎推山”一番。

老张脾气很执拗,他练太极气功着了迷,其他什么也不信。那时候许多退休了的老人常聚在一起交流养生健身经验,一会儿是中华养生益智气功来了,一会儿菩提功来了,法轮功来了,说什么把残疾人都能治得站起来,它们多么多么有奇效,社会上传得风风火火的。但老张对这些一概不信。他认定传统的太极八卦气功就是好,国粹嘛,传了一两千年,哪有错的。他什么养生茶、能量环、信息链的都不认账,不买,气得那些健身同行们咬牙哼哼他,这老倔头,不识时务!

滴水成河,积沙成丘,功夫还真不负有心人。老张快八十的人了,走路很轻快,踏步有力,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有劲。从腿脚和走路上看,比五十多岁的人还年轻呢。

老张说:“我自己还创造了一套太极功法,要录成盘,大家看看,也可以学。”

许多人说:“老张,您打太极拳打成了这样,一点也不像瘫痪过的人,您创造了人间奇迹,您真是太极健身的活标本,大家都要向您学习呢。”

听这,老张甚为得意。

这样张三夸李四夸,听得多了,老张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以后,他专爱往人多的地方去练。当然最初他可能是想给观众作个示范,让大家都来关注关注这太极健身,带动带动大家。但练着练着,渐渐有些变味了。广场上,清洁工在扫地,他也练,扫到他跟前,他不免要训斥几句:“没有看见我在练功吗?怎么这么尘土飞扬的,不能等一会再扫吗?”有时,他也到人来人往的大桥上去练,他练拳有些挡道,但他我行我素,不管他人要不要过去。

老张还有一大优点,这些年他写诗作联坚持得很好。

一九九〇年代中期,退休后的老张到靖远县的一个科研所里贡献余热,帮助搞中草药种植。那里经常有诗词楹联征文活动,引发了他这方面的爱好。二〇〇〇年代中期,他回到家乡的小城,给小城的县级刊物编辑拿来自己写的一些诗词和楹联,刊物上陆续发了他的一些稿件。以后,他还帮助县上一个爱好楹联诗词的年轻人校对诗词楹联稿件,协助出版了家乡的《达玛花——古今楹联诗词集》。里边收的他的楹联诗词最多,那时候与周围人相比他创作得也最多。

老张在诗词楹联创作上渐渐有了一些知名度,二〇〇八年,小城成立楹联诗词学会,老张因好写热情、德高望重被推举为会长。之后,在一些文化人、老年人的聚会上,他常常在坐上席呢。

说实话,老张对这个会长还是很上心的。那几年,他常常跑东家跑西家地传达这个信息那个表格,给大家推荐这个书那个杂志,动员这个写楹联那个写诗词,腿脚很勤快。老张的诗词楹联写得还是可以。如他的:“翠峰俊秀,彤彤云彩妍八景;驼岭新奇,袅袅钟声绕万山。”“高楼新亮,四面青山潮瑞气;环境幽雅,八方气象悦身心。”造句比较大气,意境比较优美。这时候,他给中国楹联学会投稿,给中华诗词学会写信,相继被吸收为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这在小城的文化人中,是领了先的。

二〇一〇年,小城发生了“8·8”特大泥石流灾难,时任国务院总理前来视察慰问灾情,老张连夜赶写了三首诗,由县委书记呈送给总理,总理看后亲批了一行话:“毅翁张老,大作收到,非常感谢,祝新年好。”消息传开,老张名声大振,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二〇一三年,那位家乡历代楹联诗词集的主编支持他出版了《老骥壮歌》作品集,收录了他的九百多首(副)诗词联。

这些,都像给他打了一针针鸡血,让他很兴奋了一阵。

这以后,老张的知名度在小城里蹭蹭飙升,成了街谈巷议的知名文化人。老张经常被应邀参加一些老年人的茶话会、文化人的座谈会、旅游景区建设的讨论会。每次开会,他都要伏案熬夜提前准备一首诗词;轮到他发言时不管讨论的主题,不管领导们想听什么,他都要激情昂扬地朗读一遍他的诗,表达一下兴奋的心情。

这时候,小城里,大家对老张的印象还好。

信心满满的老张喜欢经常向外面的各种征稿活动投稿,他也搞不清那是民间的还是官方办的,期间,得了不少奖,什么金奖、银奖的;隔三差五的,他就会收到他的诗词收入了这个大典、那个优秀作品集的通知,让他最后校对一下,要求他汇款,将给他颁发奖杯和作品集。有些组织也邀请他到北京、湖南、杭州、香港等等去参加什么颁奖活动。回来了,老张就特兴奋,挨个拿到一些常鼓励他的文化人家里串门,让他们看这次到外面得的奖状。有时候他说,原定的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的什么厅里举行,但因临时有什么重要会议要用,改了地方举行。但他见到了什么学会的会长什么杂志的主编,他们还都与他这位老先生合影留了念呢,等等。

说这些时,老张容光焕发,特别自豪。

这时候,在老张和几个先行者的带动下,小城里写诗词楹联的渐渐多了起来。有些写作基础更好、特别能钻研的人一看《楹联通则》和《诗词写作格律》等,才知道里边道道深着呢:楹联不仅要讲究字数对等、词性对品,还要讲究一联内平仄交错、两联内平仄对立,忌尾三平、尾三仄呢;诗词还有一句内的平仄律、上下句的相反律与相粘律呢。这些弄明白了诗联格律的人再细细一看老张的那些楹联和诗词,他根本不顾这些,或者也不大钻研这些嘛。哪他怎么还一个又一个地获国家大奖呢?

人们渐渐怀疑这些奖是民间组织举办的,是专门忽悠和糊弄这些好诗词的单纯的老头们的。

老张也不管这些。他说:“外面现在提倡诗词要改革呢,只要意境好,那些格律可以不管,那是传统的老一套。”他心想:“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外面的大家都肯定了我,说我的东西不落俗套,有创新呢。”

老张不管小城文友们的议论。

上了八十的老张仍然每年都能收到好几个邀请他去北京政协礼堂、湖南安徽广西什么名胜参加颁奖典礼的请柬,子女们怕他腿脚不好,路上有个闪失,劝他少去。他训斥子女无视他的成绩与价值,借关心之名不给他出路费,没有孝心。

有时候,县上召开老干部座谈会,省州工作组召集征求意见会,他知道有领导参加,出门前会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奖章整整齐齐地挂在胸前,在大街上自豪地走过,隆重地去出席会议,让大家知道这些荣誉。有好几次,老张把自己得的五六个奖章挂在胸前,拿上一大摞得的金奖、大师奖、杰出人物奖的奖状,拿上一叠发票,找到领导跟前,说:“我这次参加了全国什么杯诗词征集大奖赛,全甘肃省就我们两个人,我们为甘肃省、为我们县争了光,给你们说一下,能不能把这些发票给我报了。”这些领导一看老张银发垂鬓,气质轩昂,煞是肃然起敬,他们也弄不清那些赫赫有名的奖状证书的真假,赶忙给下面的单位打电话,让把老张好好地接待一下。

老张现在不是以一年里能发表多少作品,而是以一年里能得到多少奖状和奖杯数成绩了。

小城里,一些人说,这老张越活越有精神了,老了老了给自己又摊了大饼,开了彩了。但小城文化圈子里的人却都暗暗叹惜:“老张恐怕被外面的人忽悠了,老张被这些奖章给弄得发烧了,拎不清了。”

有些人还开玩笑地说:“我们也弄个广告,刻个印章,搞个什么拉尕山杯全国诗词楹联大赛,在街上的复印打字部里打些金奖、银奖的奖状,把老张给忽悠一下,把这帮全国得奖专业户给烧一下脑,在拉尕山上搞个发奖仪式,收一茬韭菜,挣一笔。”

莫名其妙的,一个时期,县上有什么文化人的活动,也不大请他了。

老张渐渐有所察觉,对老伴儿说:“为什么来的奖章多了,前来看我的人却少了呢?”

老伴说:“你眼里只有这些,没有其他,几百块钱寄出去,拿回来个铁疙瘩,不顶吃、不顶穿的,你当人家都像你一样稀罕这些啊,活该!”

一些日子,老张不免默默地有些郁闷。

朋友都可惜,老张啊老张,你能回到练太极的状态,虚怀若谷,荣辱皆空,才好啊。大家也感慨,老张,你把写诗当作孩子们的游戏,玩玩,乐乐,能再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子一样简单,多好啊!

但是,我却认为,无论怎样,老张他一辈子虽是一个平民百姓,但乐有其趣,不为物累,也挺让人喜欢的。

老张有趣,是小城文化界的一道风景和话题。


作者简介:知否:本名张斌,甘肃舟曲人。甘肃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戏剧人生》(戏剧)、《城里乡间》(散文)等多部文学作品,主编《古今楹联——中国对联集成甘肃舟曲卷》。在甘南州政协理论研究室工作。


上一条:走向舟曲(散文诗四章)

下一条:小城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