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东山镇听从省州县各级疫防指令,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引领下,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家庭中许多平凡而又可敬的“我”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用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筑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人”。

“我”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面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履行竭诚为民义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和村民微信群,向在村和外出的村民传达县镇两级关于防疫工作的部署要求,吹响“集结号”动员在村党员开展防疫政策入户宣传、返村人员摸排登记、检疫点值班值守等工作。

“我”是一名卡点执勤人员。根据“外防输入”要求,在谢家和石磊两地分别设立县级和镇级2个检疫卡点,日渐变冷的天气却无法冷却“我”“守土卫家”的热忱。认真登记过往的车辆人员信息查验“三码一报告”、测量体温,开展检疫点日常消杀,劝导群众“非必要不外出”、汇总上报每日重点监测人员信息等等,昼夜无息,风雪无阻,是“我”默默坚守的真实写照。

“我”是一名基层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重任在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便是无所畏惧的“勇士”。积极开展返镇人员流调工作、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做好排摸台账、背上装满由84消毒液和水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消毒液定时消杀、紧盯居家监测人员按时测量体温采集咽拭子、凌晨三点到两河口检疫点接因特殊情况不得不返村的村民…每一项琐碎的工作都必须全力以赴。
“我”是一名疫情防控干事。每个乡镇的数据汇总起来就是全县的疫情“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此工作的宏观把控和具体部署。面对大量的数据,必须认真谨慎,不容丝毫马虎。一张张excel表,标注着红黄绿各种颜色,代表着集中隔离人员、居家监测人员和返镇人员,清晰地注明了“三码一报告”、返乡地点时间、隔离起始日期等信息。每一次的校对审核都是对责任心的考验,周而复始,毫不懈怠。
“我”是一名志愿者。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当群众微信群中出现“因防疫工作需要,我们村需招募志愿者…...”的字样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是“我”脑海里立马闪现的想法,也成为“我”助力防疫工作的实际行动。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与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防疫政策要求、疏散仍在小范围聚集的村民、指引带领医务人员为居家监测群众做核酸检测、动员居家“抗疫”的村民整治户内环境卫生...…尽“我”所能、志愿服务。

“我”是一名联户长。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是扎紧织牢疫情防控网的重要法宝。在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我”有自己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的每一个“坐标”就是“我”要管理的村民。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及时掌握人员行动轨迹、纾解群众思想疑虑、宣传个人防范知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每一项细小的工作,我都在尽心尽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个体,而我们则是抗击疫情的主力军;“我”双脚所站立的地方是东山一隅,而我们守卫的地方是可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