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纲要 > 正文

 索 引 号  zqbm/2021-00368
 信息名称  “健康舟曲2030”规划
 公开日期  2018-12-17  失效日期 
 文  号   发布机构  部门
 公开程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州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健康甘肃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甘南2030”规划》,结合舟曲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舟曲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尤其是县乡党委、政府把群众的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创新机制,公众健康指数、预期寿命等关键指标快速提升,全县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为健康舟曲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一、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全社会对健康事业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县委、县政府对健康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积极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开展,群众参加锻炼、自发健身的局面初步形成;有效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等系列教育活动,健康生活新风尚深入人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群众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意识明显增强。2017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为65.96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69‰、9.12‰,孕产妇死亡率为60/10万。

二、健康保障环境不断优化

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173和6742元。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02%,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贫困人口减少到1.0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平均为77%。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州确定的目标范围内。全县现有林地总面积1.6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84%。

三、健康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加快医养结合步伐,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集中力量打造出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符合县情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全面推行,初步实现120急救体系覆盖到乡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有机衔接,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参保(合)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险病种扩大到50种。利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累计培训县乡医疗机构骨干医师200余人。

四、医疗卫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均通过“甘肃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认真实施《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对医务人员处方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以及医疗机构的医药收入、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八八排队”,端正行风,规范行规。成立了由行政、医疗机构和第三方调处共同参与的患者维权体系,医疗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五、传统中医药发展势头强劲

开展了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有效促进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县80%以上的医疗机构设有中医科、中药房,12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乡、村两级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已开展中医师承教育两批次,培养继承人4名;打造了15所中医特色村卫生室。

虽然我县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特殊地域环境的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州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群众获得的健康服务、实际的健康需求与全省、全州其它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全县医疗、护理、影像、检验、公共卫生等岗位缺少人员达300多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断层断档。妇产科、儿科医生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二是实施分级诊疗难度较大。受自然环境影响,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短缺、基础薄弱、服务不足,县外就诊率高,加大了分级诊疗工作难度。三是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发展不平衡。受到机构改革影响,个别乡镇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进展缓慢,部分乡镇工作人员对健康业务不熟悉,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四是从行为和生活方式看,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日益突出。五是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胆结石等一系列地方病高发。解决这些关系群众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迫切需要以“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统筹建设健康舟曲,把促进人民群众健康这一福祉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同安排、同推进。

第二章 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藏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健康”观念,以推进健康舟曲建设为统揽,以促进全民健康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舟曲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民健康为核心,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努力营造健康生活人人有责,健康领域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浓厚社会氛围。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健康优先原则。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解决各类影响健康的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二)改革创新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移,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舟曲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三)科学发展原则。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卫生与健康服务向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转型。推动中藏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四)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的公益性,以农村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靠、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地域、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五)区域均衡原则。注重资源均衡配置,在健康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投入保障等领域对农村优先考虑,适度倾斜,逐步缩小健康领域内的区域差距,促进服务均质化。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专栏1   健康舟曲建设主要指标领域指标2020年2030年责任部门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岁)69.8372.79县卫计局县统计局婴儿死亡率(‰)≤8.0≤5县卫计局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6县卫计局孕产妇死亡率(1/10万)≤22≤12县卫计局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2>92.2县体育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0保持县教育局健康生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6≥25县卫计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人)99.5县体育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2.3县体育局15—69岁人群吸烟率(%)<20 <18县卫计局健康服务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70>70县卫计局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0>90县卫计局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45≥55县卫计局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张)67.5县卫计局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252.85县卫计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50≥90县卫计局健康保障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32 <30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基金报销比例(%)7576县人社局健康环境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2.1*持续改善县环保局省级卫生乡镇数(%)≥50100县爱卫办县(市)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持续改善县环保局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道地药材检测认证合格率(%)9095县食药监局开展中藏医启蒙学校数(所)02县教育局建材质量抽查合格率(%)9092县质监局食用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98县农牧局健康教育县广播电视设健康教育栏目(%)22.5县文广局健康教育栏目播出频率88县文广局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415县红十字会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一)全面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倡导群众形成勤洗澡、定期体检等良好生活习惯和方式。积极引导农村育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充分认识科学婚育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到法定婚龄才结婚的规定。建立健全居民健康素养、烟草流行监测体系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加强健康知识及健康信息宣传力度,打造热爱健康、崇尚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微博等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在广场、公园、旅游景点等地设立“健康广场”,在乡镇、社区全面建设“健康文化墙”,开展“健康沙龙”,培训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推进“中藏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活动。结合农业、农村工程项目实施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对农村人口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开展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巡回宣讲健康知识和保健技能培训。开展健康社区(村庄)、健康家庭、健康医院、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创建活动,扩展健康咨询服务内容。

(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把学生健康纳入全民健康工作体系,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机构、队伍、经费等保障措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发育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不断丰富课程和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快乐校园”“健康校园”“中藏医启蒙学校”创建及管理工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健全体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课外锻炼和业余训练、丰富竞赛活动。培养以体育教师为主的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和应急救护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加强中小学校卫生室建设,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和评价标准。搭建学生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内容全面丰富的健康教育。

(三)引导合理膳食。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宣传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城乡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示范建设,实施中小学营养早餐工作。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及营养不均衡所致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因不合理膳食引起的健康负担损害得到有效控制。

(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注重全民健身,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发挥体育运动在促进健康方面的独特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全民健身条例》,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运动休闲项目,扶持传统民族特色运动休闲项目创新,加强重点人群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健身广场、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0%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园内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合理开放。实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五)加大控烟限酒力度。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立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加大执法力度,广泛开展控烟履约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逐步形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单位、无烟公共场所的创建工作。加大控烟力度,确保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达到无烟单位标准。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到2020年,实现城市(城镇)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未成年人饮酒和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酒精使用监测。

(六)促进心理健康。加强舟曲县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支持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发展,推广在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等地建立心理咨询室,普遍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及心理卫生保健。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爱不歧视,身心同健康”,创造有益身心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宣传引导和积极干预,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七)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大力普及特殊药品管制、药物滥用依赖、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全县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吸毒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

二、完善健康服务公共政策

(一)深化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工作。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服务和促进为中心,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基层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从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并重转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建立健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工作机制,构建大健康大卫生工作格局。探索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县乡两级健康教育机构。借力卫生计划生育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基层健康服务体系,将中藏医药治未病理念落实到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全过程。

(二)将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立法研究,建立公共政策健康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抓好预防为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在公共政策中体现健康导向,对所有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都要充分考虑健康因素。政府法制机构在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和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对可能影响公众健康的内容进行审核,将有关影响公众健康的内容纳入重点审查范围。存在危害公众健康内容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通过试点,稳步推开。

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将涉及到促进健康的产业要放在重要位置,以促进全民健康为目标发展健康产业。将健康融入经济建设相关领域,相关部门都应出台发展健康产业、利于全民健康的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健康产业,重视健康元素的开发和应用。要取缔或限制发展危害健康的产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监督和审核评价作用。倡导大众健康、人人维护。

(三)持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康复与健康管理的报销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发挥其对罹患重特大疾病群众、贫困人口健康保障的积极作用。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充分发挥红十字会、计划生育协会在应急救助、关注贫困家庭、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健康保障方面的积极贡献。

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和保障对象个人。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完善城镇职工慢性病门诊及门诊发票报销制度,尤其要完善离退休职工门诊费的报销制度。

(四)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全县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场地、人员、设备、政策、项目等,建立健全多项目共融、多资源共用、多形式共建的深度合作机制,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优先解决包括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在内的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和抚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困难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到2020年,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建成符合全县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服务网络。到2030年,医养结合模式成熟规范运行,为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需求稳定发挥作用。

(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坚持卫生与人口工作融合发展,提高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合理安排政策生育,为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施“金人工程”,探索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对违法生育的,尤其是政策外生育及多孩生育,要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严厉打击非法终止妊娠、非法鉴别胎儿性别的“两非”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部门协作,建立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协助的区域协调机制。大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计生特殊家庭辅助保障政策体系,完善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严控人口数量转向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逐步建设人口健康、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和健康信息数据库。

三、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合理划分政府与医院权责,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编制管理改革,合理下发内部分配权、岗位设置权、人事管理权,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运行新机制。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实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岗同酬原则,健全完善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县情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二)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县、乡镇、村组一体化管理模式,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运行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综合改革。通过医保支付、价格调控、多点执业、医师支农、惠民便民等措施,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力争90%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就诊。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分级诊疗服务能力,普遍建立符合县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三)切实加强城乡医保制度改革。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着力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抓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完善筹资机制,提高筹资水平,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8年初步实现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省内异地直接结算,群众合理异地就医需求得到满足。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提高基金绩效和管理效率。到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政策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衔接互动、相互联通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鼓励发展各类医疗、疾病、失能收入损失和长期护理等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医疗责任保险覆盖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不断提高健康服务能力

(一)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建成体系完善、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以精准化、信息化、系统化为特征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政策研究,科学制定全县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统筹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完善的科学补偿机制。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强化乡镇、村、社区“网底”功能。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到2018年,全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8%以内;到2020年,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

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强化医疗机构费用监管,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现代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保障民营医院良性发展。强化县乡政府医药卫生管理权,实施属地化全行业归口管理,健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全方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同时承担健康政策宣传职责。开展疾病预防,引导有序就诊。在城镇化进程中同步规划建设改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农”工程,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急救、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实和加强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落实村医养老政策,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加强村医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县卫计局和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质控工作机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提升整体医疗安全水平。通过人员培训、质控督查、室间质评等质控手段,推动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落实,加大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升医疗行业内部质量管理成效。不断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推动规范化诊疗工作进程,强化临床诊疗行为动态监管。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辖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完成对辖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到2020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二)着力完善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慢性病及地方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防治结合。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慢性病和老年病防治中心。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全面开展综合防治,加强对影响群众健康的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性干预。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指导慢病患者学会“记录、观察、调整”的自我健康管理,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实现防控关口前移。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报告制度,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疫情早发现、早报告。积极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适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的有效防控。设置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突发传染病现场处置、患者转运和医疗救治能力。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对造成地方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和预防,使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

规范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管理,提高心理疾病人群治疗水平,扩大覆盖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协调机制,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加快精神卫生康复中心机构建设,并配备设备。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筛查、救治和服务管理。到2020年,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75%、治疗率达到60%。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治疗率达到65%。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推广力度,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到2030年,形成功能完善的血液保障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解决各医疗机构救护车专职司机的问题。到2020年,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机制基本完善。

(三)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职业健康。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加大建筑业、矿产采掘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普查,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扩大职业健康检查覆盖面,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

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全县个人辐射剂量管理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

(四)预防和减少意外伤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治理公路安全隐患,加强红十字道路救助站建设与管理,为道路交通事故提供迅速快捷救护。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运行监管,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安全知识培训,基本杜绝酒驾。到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一定水平。

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提高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机制,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对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全县应急救护培训和演练。以城乡普通群众为主要对象,以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以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各类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公共安全、防灾避险等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不断强化群众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减少各类意外伤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到2030年,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总人口的20%,红十字救护员达到总人口的8%。全面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处置能力,提高突发事件伤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

专栏2  健康医疗重点项目1.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县级医院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重点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重症医学、血液净化、母婴危重救治、康复、精神病等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培训。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备,适当扩大基层机构床位规模。3.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县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省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构建全省上下联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4.加强急需领域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藏医、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执法等薄弱环节建设。

五、继续提高中藏医药健康保障能力

(一)持续完善中藏医药发展体系。加强中藏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参照省州中医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藏医药管理体系,争取县级卫生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设置中藏医科(股);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和监督机构设中藏医监管科。加强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甘肃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及《甘南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类医院。所有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加强中藏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到2020年,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藏医科、中藏药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设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藏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举办中医诊所。争取国家对公立中藏医医院的新改扩建项目,持续加强中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和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完善全县中藏医药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财政和医保对中藏药的倾斜政策,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中藏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中藏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强化全县卫生系列及相关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者等人群中藏医实用技能培训,培养保健刮痧师、中藏医灸疗师、罐疗师、推拿师、药膳师、家庭护理师等,经过劳动技能鉴定,颁发上岗证书。

(二)全面提升中藏医医疗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建设或培育一批中藏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到2030年,完成建立专科特色突出、门类齐全、分布合理、力量雄厚的中藏医药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制定出台《舟曲县中藏医药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启动实施县级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中藏医药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推进中藏医医师多点执业,推动中藏医药优质技术和人才资源下沉,整体推进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不断拓展中藏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中藏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将中藏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藏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中藏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允许中藏医医疗资源丰富的医疗机构转型为中藏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藏医医疗机构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为中藏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加强中藏医养生保健旅游综合项目建设,大力宣传引导,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中藏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在全县各大旅游景点设立中藏医药文化宣传、展示和藏药销售点,大力发展中藏药材仓储和电子商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宣传藏医药的理论特色和独特技术,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州内外合作与交流。

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中藏医药服务。中藏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明显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大幅提升,中藏医科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藏药文化繁荣,中藏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

六、实施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进一步打造“楹联文化节”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精品文化活动,以“三大球”为切入点,着力发展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项目,积极兴办特色休闲体育产业,营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大力发展中藏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落实农牧、教育、发改、环保等多部门出台的健康产业政策,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健康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协调推进。

(一)推进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开展与医学有关的检验、影像、病理诊断等第三方服务。支持发展学会、协会及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鼓励发展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居民自身健康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及与健康管理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将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职业教育与健康产业相结合,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制定家庭、养老、健康等大健康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培训标准,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培养培训。建设一批中医保健、推拿按摩等使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服务员、保健刮痧师、中医灸疗师、罐疗师、砭疗师、推拿师、药膳师、家庭护理师等从业人(会)员。

(二)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利用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登山、攀岩、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和垂钓、休闲养生等运动休闲项目,形成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集群,打造具有省内、州内知名度的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丰富的山地和河流资源,开展徒步、露营、垂钓、野外生存、极限挑战、漂流和山地自行车等户外运动;积极推动体育培训、咨询和中介服务业。不断创新体育培训体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体育培训。

(三)完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以“养”“管”“体”“游”为重点,着力构建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1.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养老服务企业,研发养老服务产品,推动养老服务与家政、医疗等生活性服务融合发展。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探索建立产生基金等发展养老服务。推动发展老年健康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健康养老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服务平台,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切合居家老年人需要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

2.健康养生旅游产业。以发展中医药养生经济、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为重点,深入挖掘全县在生态环境、传统民俗、特色文化、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建设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打造“食养”“药养”“水养”“文养”“乐养”“住养”等为特色的养生旅游产业,努力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健康保健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围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治疗及康复,研制效优、安全、附加值高的保健品,加强保健食品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等日化用品的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发展健康食材产业、健康药材产业等。

4.多元办医。在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和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向专科医疗、康复养老、高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适度发展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逐步实行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医疗服务市场有序、公平竞争,促进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床位数不低于总医疗床位数的15%。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经营目的的监管,规范其医疗行为,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引入第三方投资的健康医学检查、健康保险产品、建设休闲设施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专栏3  健康产业体系一、健康农业体系1.食材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粮食生产、优质林果、设施蔬菜、中藏材、现代种植、酿酒原料、农产品物流7大绿色生态食材药材生产基地。2.中药材药膳开发加工。鼓励药膳生产加工、经营、餐饮服务企业开发药膳产品,支持企业以舟曲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生产药膳配方饮品。二、健康制造产业体系1.医疗产业。推进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争创州级健康促进医院。2.健康保健品产业。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围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治疗及康复,研制效优、安全、附加值高的保健品。3.健康环保产业。围绕节能、污染防治、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大气治理、污水处理等先进技术和专业化服务。三、健康服务产业体系1.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与家政、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开发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2.健康养生产业。打造“食养”“药养”“水养”“文养”“住养”等为特色的养生旅游产业。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开发生态养生旅游项目;依托白龙江重点水域,积极开发水上娱乐项目;积极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建设。3.健康服务产业。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保障促进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培养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实行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向以职业产业教育为主转变。4.健康体育事业。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打造一批户外体育营地、汽车露营地、徒步骑行营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场所等体育产业基地。继续办好楹联文化节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活动。5.健康文旅产业。加快拉尕山、翠峰山、武坪等景区及其他特色景区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旅游商品购物店和购物街。大力发掘舟曲地域特色的中藏医药传统文化,加强中藏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文化建设。

七、实施健康扶贫行动

(一)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逐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逐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乡镇为单位,依靠基层卫生计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扶贫工作,建立医疗机构与全省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有效衔接、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

(三)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加大对疾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心,并储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加强远程医疗会诊体系建设,实现县级医院与省州医院及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

(四)加强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结合全省深度贫困地区“组团式”整体帮扶工作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推广适宜医疗技术,提高被帮扶医院的服务能力。2018年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重要科室业务骨干在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对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村医进行为期半年的轮训,2020年实现“万人一全科”、“一村一医生”的目标。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医疗帮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建设,有效提升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医疗能力。

八、关注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

(一)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行免费婚检、孕检,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强化妇女常见病筛查措施,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大力开展托儿所幼儿园内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对托儿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幼儿家长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知识培训。到2020年,在全县公立托幼机构中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到2030年,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批在册的80%以上民办托幼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调整扩增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来的服务供给压力。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扩充妇幼健康服务用房,增加产科、儿科床位,明显改善妇女儿童看病就医环境和条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按二级标准规划,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立一个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提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大妇产科、儿科临床医师和保健医师培养力度,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孕产妇、儿科服务质量。以产前诊断、助产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为重点,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的监管。

(二)保障老年人口健康。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健康养老、康复、保健机构的合作建设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

(三)保障残疾人健康。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贯彻落实<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意见》,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四)保障其他人群健康。关注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障生活水平,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健康体检。关爱流动人口健康,实施市民化待遇,提供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加强群众健康保障,预防和治疗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大力推动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和造血干细胞工作。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九、治理改善健康环境

(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革除陈规陋习,树立现代文明的主抓手。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在全社会形成整治环境卫生、建设大美舟曲的良好风尚。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和水质达标率。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达到90%。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进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省卫生乡镇比例达到50%。到2030年,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

(二)实施健康环境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测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舟曲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严格按照“965356”标准,在“十三五”末简化才能25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

(三)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广泛开展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村镇示范点。深入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用能方式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十、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力度

(一)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偿,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探索推进老年人、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给机制。落实药品集中采购与医疗机构阳光采购有效衔接的分级分类负责制,完善县乡村一体化配送与“两票制”的衔接。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执行《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诚信管理办法》,强化实现对药品配送的监管。到2020年,所有政府办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全面实现网上采购,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配送率达到95%以上。到2030年,药品高值耗材供应体系更加完善。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城乡特别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食源性疾病报告率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农业种养殖环境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强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程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十一、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营养、职业病、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重点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一批专科医师。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体系完备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充实稳定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加强县级医务人员进修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吸引人才到基层就业。继续招收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通过公益性单位招录等形式,从医学类中专毕业生中招录补充乡村医生队伍。设立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讲论文、外语、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卫生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完善卫生人才调配制度。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卫计局和各类机构班子建设,使卫生计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3名。

十二、不断完善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省、州、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有步骤地实施健康云服务,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实现省、州、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开发便捷实用的体育运动信息平台和APP手机客户端等,为健身群众提供体育场馆、专业教练、服务日程等,方便群众进行运动健身。

(二)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建立和完善全县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制定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应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信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电子商务,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中藏药材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动中藏药材网络交易,打造中藏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协同的中藏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大宗中藏药材价格形成中心、标准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

第四章  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部门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推进健康舟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落实党委、政府维护发展全民健康的主体责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部门各负其责、承担直接责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全社会充分参与,全力推进健康舟曲建设。将健康舟曲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审议、推进、实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谋划重大问题。将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工作及主要健康指标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落实相关任务。

二、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县财政局要加快建立健康舟曲建设的政府投入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完善政府保障和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多元保障机制。鼓励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扶持措施,参与健康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的财政补助政策。要切实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治和危害日益严重的慢性病的经费投入。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卫生与健康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服务效率。继续深化药品、卫生计划生育机构等审批改革。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监督执法机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强化集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及计划生育、中藏医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监督执法,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快构建事先、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强化个人对医疗机构费用的监督、质疑与维权申诉,有效缓解医患纠纷。积极开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立法研究,深入开展“健康舟曲”、区域卫生和人口协同发展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加快全县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法律保障。

四、加强信息支撑

以信息化引领各项健康事业、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建设为保障和重要支撑、促进医改深入实施,以信息技术进步保障医改目标实现、促进精准医疗和医疗科技进步,保障群众健康。以医疗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与健康有关的领域变革发展,引导生产制造、健康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物流供应保障等更加精准、更富成效。强化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五、强化宣传倡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健康甘南、健康舟曲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倡导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卫生与健康的普遍认知,传递健康领域正能量,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康舟曲建设,让“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卫生与健康、支持健康舟曲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实施监测评估

县卫计局要建立公共政策健康风险管理监测指标体系,组织成立健康咨询专家委员会。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对本规划纲要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在县政府主导下,开展允许第三方参与的、健全完善的过程监督和阶段性进展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到2020年,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实现100%全覆盖。强化激励和问责,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上一条:舟曲县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下一条:舟曲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