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舟曲县文化馆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非遗进校园,点亮传承火种
为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县文化馆联合舟曲县第一中学于6月5日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活动邀请了“舟曲剪纸”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广大师生们带来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在剪纸课堂上,传承人详细讲解了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基本技巧,并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学生们认真聆听,随后拿起剪刀和彩纸,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剪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感受着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培养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非遗传承的火种在校园中点亮。
非遗进社区,共享文化魅力
6月6日,县文化馆在舟曲县西城社区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动非遗融入日常。活动现场设置了非遗精品展区与互动服务区,集中展出刺绣、鸟子靴、剪纸、锦带等非遗产品。精美的刺绣针法细腻、色彩绚丽,剪纸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舟曲锦带编织精巧、纹样丰富,居民们驻足观赏,对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同时,通过展板、传单、折页等系统全面地呈现本土非遗保护现状与相关法规条例,活动现场还向居民发放了纸杯、纸巾、冰箱贴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引得群众争相领取。此次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领略非遗魅力,增强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赴外展示交流,展现地域特色
应省文旅厅邀请,县文化馆职工及舟曲织锦带、舟曲刺绣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于6月9日至12日赴平凉市参加“甘肃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活动现场,传承人以精湛娴熟的技艺现场演示织锦带编织与刺绣针法,并通过现场讲解,向围观群众介绍舟曲刺绣“以针代笔、以线传情”的文化内涵,以及舟曲织锦带蕴含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此次赴平凉参展,不仅展示了舟曲非遗的独特魅力,更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线上非遗展播,拓宽传播渠道
除了线下活动,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非遗展播活动。本次专题展播自6月3日至9日,共为期一周,内容以本县“多地舞”“东山转灯”“坪定跑马节”等异彩纷呈的非遗项目为主,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了舟曲非遗的独特风采和深厚内涵。线上非遗展播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非遗的传播渠道,提高了舟曲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次系列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以及赴外展演、线上展播等多种形式,构建起立体化非遗传播矩阵,不仅让不同年龄、地域的群众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更以互动体验与创新展示激发全社会对非遗的保护热情,搭建起技艺传承、文化交流与产业融合的多元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