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舟曲县以“四好”目标扎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供了不竭动力,让广大的“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破土飘香。

选好培训对象。舟曲县地理环境特殊八山一水一分田,农村实用人才稀缺、分散,能否将他们发掘出来是关键。舟曲县通过乡镇和行业部门走访、摸底、分类汇总,对建筑巧匠、高级技能人才、农村种养殖大户、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信息进行调查摸底汇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动态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从数据库中精选培训对象,做到每次培训因人制宜,发挥培训的最大作用。

定好培训内容。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进行理论技能培训时,既要有“高度”,还要接“地气”。在进行培训时所有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贴当前中药材、羊肚菌、黑土猪、土蜂、丛林藏鸡种养植技术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市场接轨,做到“培训效果好、技能用得上、收入提的高”。

请好培训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舟曲县在每次培训时,除邀请农科院校和行业部门的专家进行授课外,同时还邀请经验丰富的拔尖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讲农家话、传农家经,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教授给每一位参训的学员,使学员更加透彻的理解培训内容。

用好培训基地。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既要讲理论还要搞实践,各类培训在实践上以舟曲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县产业升级行动“1+8”实训基地为依托,坚持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让学员在学中练和练中学。在基地通过“企业是学校、村庄是教室、现场是教材”的模式,让每批学员到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合作社和村庄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亲眼看看现代化的农业、美丽的乡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听听基地负责人讲述的奋斗历程和发展经验,用生动直观的事例,让他们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