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舟曲要闻 > 正文

守护碧水蓝天 奏响华彩乐章 ——舟曲县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05 00:00:00 来源: 舟曲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此,“美丽中国”响遍大江南北,甘南大地吹响了“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号角。白龙江畔的舟曲,这个享有“藏乡小江南”美誉的地方,伴随着大美甘南建设的铿锵脚步,昂首挺胸,毅然前行。

近年来,在“生态舟曲”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舟曲县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精准聚焦“五大生态”主攻方向和“十大环境”奋斗目标,以“花开舟曲”建设思路为引领,围绕“花开十朵、争奇斗艳”创建任务,着力解决环境保护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守护碧水蓝天,奏响了建设“生态舟曲”的华彩乐章。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始终把严格责任落实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根本举措,把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作为重要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县委、县政府对县域环境质量负总责,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政策法规和各级会议精神及领导讲话列入必学议题,经常性安排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整充实了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升指挥协调能力,统筹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先后成立了环境监察大队、国土执法大队、水政执法大队等执法队伍,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和采石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植被保护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的决定》《关于在全县实行封山禁牧的令》《关于加强舟曲县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的规定》《森林矿产资源环境保护联合巡查工作制度(暂行)》《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告》等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考核管理,与各乡镇、有关部门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实行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环境事件等约束性指标“一票否决”制,坚持责任压力传导,促进环境保护各项任务措施落实。

强化经费保障。2013年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2.42亿元,其中1.84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强化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关知识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干部培训计划,将《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纳入中小学教育大纲,发放各类环保法规及环保公益广告资料2万余份,教育引导全县上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推进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紧密结合,强力推进植树造林、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工程。

强力推进植被恢复工程。自筹资金1900多万元实施了3.54万亩退耕还林,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3.2万亩,林产品基地建设9.32万亩,义务植树2.46万亩,实施荒山造林0.35万亩,封山育林2.7万亩,管护天保工程117.9万亩、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29.1万亩,先后实施了峰迭新区和立节杰迪村南北两山上水灌溉及造林绿化、G345线舟曲段景观提升等工程项目,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74%;划定封山禁牧林地72.02万亩、草场50万亩;完成人工种草55.6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21万吨,利用率达81.2%,核减超载牲畜4.3万个羊单位。2016年舟曲县林业局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力推进流域治理工程。2013年以来,投资1.28亿元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27个。舟曲入列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规划投资4.5亿元的实施方案已通过省上评审,规划总投资2亿元的舟曲县上河片白龙江北岸生态水利工程获批。

强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县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9322座,推广发放太阳能热水器5295台、太阳灶19287台、藏式节能炉灶8666台,改建公益性太阳能暖房4275平方米,新建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100处。

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治理生态环境、培育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和释放生态红利的最大生态工程。2015年按照每村430万元的投资规模,启动实施了21个生态文明示范村。2016年筹资7.95亿元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51个,2017年概算投资11.75亿元的52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加快建设,2018年概算投资4.2亿元的4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待评审,“十三五”期末全县将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

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实施细则》、《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将208个行政村垃圾清运费由每年每村5000元提高到1万元,率先在全州实行农村保洁员制度,县财政筹资638.4万元,按照每个村民小组每月1000元的标准,为532个村民小组下拨村级保洁员经费,修建垃圾池237个,购置各类环卫设备3939套,垃圾清运车44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和“攻坚战”,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

强力推进土山羊淘汰工作。投入400余万元在全县范围内淘汰土山羊9万余只,生态植被显著恢复,生态功能更趋完善,生态质量逐年提升。

聚焦三大行动计划,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以全面落实国家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污染防治任务为核心,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在新老城区分别修建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分别为73%、66%。境内55家水电站设置无障碍生态下泄流量通道、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完成2个城区、21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总投资430万元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11个,禁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设立地表水断面监测点、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点各2个,县财政每年列支环境检测专项经费对水源地水质、白龙江断面水质进行监测。经监测,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白龙江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委托省水利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白龙江舟曲段、大峪沟、拱坝河、铁坝河、中路河、岷河等6条县乡两级河长负责河流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初稿,为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严格排污管理和风险防控,全力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前期工作。编制《舟曲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划定禁养区面积703.04平方公里,合理规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布局,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重点整治生活垃圾、改厕改圈、改善“五乱”(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建设排污沟渠、河道沟塘,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大对舟曲县涉气、涉粉尘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涉气、涉粉尘企业实施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工程,确保污染物达标减排放。加强燃煤管控,严厉打击销售劣质煤炭等行为,杜绝劣质煤进入市场,舟曲县优质煤集中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正在硬化场地。依法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台,加快集中供暖入户工程,逐步提高城区供热覆盖率。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黄标车997辆。38家大中型餐饮单位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大力推行生活垃圾不落地收集,全方位管制露天焚烧垃圾秸秆,严格控制低空焚烧污染。积极推行城区道路湿法清扫,杜绝车辆带泥土进城,对城区裸露土地实施绿化,加强交通、市政、房建等在建项目环境监管,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抑尘、沙石运输拉网等措施落实情况的执法力度,促进施工扬尘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峰迭新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并实现同步在线数据传输,为有效管控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着力点,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零增长行动。以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的无主矿区为重点,加快土壤污染防治进程,总投资1591万元的舟曲县九原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初设待评审,即将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累计实施总投资61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1个。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重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治理,先后投入620余万元完成金钱沟煤矿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博峪蜂园子金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坪定金矿环境风险隐患整治工程。制定了《舟曲县矿山裸露区域植被修复项目实施方案》,今年春季投入40余万元,对曲瓦、巴藏、憨班等乡历史遗留矿山实施生态植被修复工程1100余亩,共栽植云杉、华山松、岷江柏、侧柏、刺槐等苗木20余万株,播撒披碱草、苜蓿等草籽1吨。全面禁止矿权以探代采活动,并投入14万元对涉及6乡镇的历史遗留矿洞进行了封堵处理,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同时,协助完成了县域内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布设工作,并将依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确定全县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区域,积极争取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项目。

让铁腕治理成为新常态,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舟曲境内矿产、水利、森林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矿产资源开发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重拳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行为。2014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投入专项工作经费85万元,抽调180余名工作人员,采取重点区域蹲点驻守的方式,对非法开采、勘查矿产资源行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有效杜绝了私采乱挖矿产资源的行为。

严厉规范河道采砂秩序。坚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乱挖乱采行为。2017年以来,依法查封和取缔采砂场(点)16家(处),全县河道采砂秩序不断规范。

着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按照林地权属落实森林资源管护主体责任,强化围栏阻隔、设卡检查、定期巡山等管护措施,扎实开展盗采盗伐林木和非法捕猎、收购运输、贩卖经营野生动植物专项整治。近年来,共查处涉林案件66起,其中林政案件57起,治安案件5起,处理违法人员82人次。  

不断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创新联合整治工作机制,推进执法监察常态化。2013年以来,环保部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起,查封设施设备14套,关停企业6家,下达责令限期改正决定书121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起,移送司法机关1起。五是全面加快矿山环境污染隐患治理。针对坪定金矿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实际,编制了《环境污染调查与安全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与生态恢复方案》,投入专项治理资金280万元全面治理矿山环境污染隐患。目前,坪定金矿环境风险隐患基本消除。

坚持保护发展并重,大力发展两大首位产业

着力推动传统落后掠夺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方式向绿色生态互促式的发展方式转变。

凝心聚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主题品牌化、旅游市场全域化进程。先后实施了翠峰山、沙滩国家森林公园、大峡沟国家森林公园、庙沟、龙王沟等景区开发建设和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峡沟至沙滩、瓜咱沟至武坪、拉尕山景区连接线等3条旅游公路开工建设。武坪大景区建设和白龙江风情带打造全面启动。土桥子、各皂坝、岭坝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专业村开门迎客。“一月多节会”活动异彩纷呈,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被为“最美中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活动”。“花开舟曲”观赏花卉种植工程惊艳四方,吸引八方游客观光旅游。舟曲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称号,荣登新华网评选的“2017最美旅游胜地”中国榜。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61.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6%、56.5%。 

全面发力培育富民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群众增收为目标,2017年自筹农牧产业扶持资金1510.82万元,整合财政专项扶贫产业资金4110.85万元,按照每户人均2500元左右的标准,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5621.67万元,并筹资91.3万元率先在全省推行农牧业“从岭藏鸡”养殖商业保险,全县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24.9万亩(其中核桃16.73万亩、花椒3万亩、油橄榄0.56万亩、桑蚕0.44万亩),种植中藏药材9.7万亩、养殖从岭藏鸡33.12万只、中华蜂4.8万箱、土猪3.73万头,推广种植羊肚菌标准棚1389座,完成实用技术培训8923人,持证劳动力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9.2%,输转劳务4.12万人次,创收6.39亿元。舟曲腊肉通过中绿办现场核查,从岭藏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核桃、土蜂蜜、花椒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舟曲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省第九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苦妈牌干制山野菜和羊肚菌荣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舟曲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长远目标,委托省环科院编制县域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空间布局。

如今,不论您走进舟曲的乡村还是城市,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月明,风清,花香,鸟鸣。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别具特色的楼房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富裕祥和。夜幕降临的舟曲新老城区,华灯璀璨,变幻的灯光下,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摇曳生姿,市民悠闲漫步其间。

党的十九大以来,“大美甘南”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生态舟曲”的春天生机勃勃,姹紫嫣红。舟曲人民更加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舟曲的“生态秀美”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

上一条:甘南州创新出台关于整合帮扶资金支持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下一条:舟曲县深入各乡镇检查指导执纪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