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和省州委统一部署要求,全州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全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好村“两委”换届置于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谋划,提到抓基层打基础的角度上去认识把握,放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去推动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推动工作,确保全州村级组织换届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收官。
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扛起政治责任。这次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形势下进行的一次基层重要政治活动,时间要求紧、目标要求高、人选要求严。换届选举工作能否搞好,能否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直接关系到全州农牧村当前、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长远发展和持续稳定,影响到实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党在农牧村执政基础的巩固,意义非常深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同志在全州村“两委”换届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对县乡党委驾驭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次实际检验,更作为对县乡党委书记理解力、创新力、执行力的一次实际考验。各级党组织要围绕选出忠诚担当好头雁、堪当重任好班子、创业奋进好气象、风清气正好生态、干群齐心好局面“五好”目标,深刻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惯性思维、观望态度,坚持把村级组织换届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选人上组织意图、群众意愿和干部意向的契合度,集中精力抓好村级换届,做到统筹推进、紧而有序。
坚持质量标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能否选配好政治素质好,带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一好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衡量此次换届选举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全州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甘肃省村(社区)“两委”换届有关政策》,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职化“三化”要求,着眼于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两委”班子成员的组成结构、能力结构等,进行整体分析、整体考虑、整体规划,下决心,用狠劲,打破原有架构,组合最优人选,确保实现村级班子“脱胎换骨”的目标。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打破“矮子里面拔将军”、降格以求、求稳怕变等定势思维和应付心理,特别是乡镇党委,一定要破除不忍换、不想换、不敢换的“三不倾向”,千方百计提高班子选任水平,真正把政治上忠诚、年富力强、公道正派、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出来。要拓宽渠道,统筹谋划,对本村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选派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或在乡村工作时间长、能力强、群众影响好的乡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
全面排查摸底,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只有把困难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举措谋划得更周密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些,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全州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积极、稳妥”这个村级换届总基调,集中工作力量,逐村进行精准分析,逐人开展精准研判,摸清换届关键人,摸清党员群众意向,及时发现“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隐患”,对重点村、难点村,有针对性制定工作预案,直面问题、靶向施策,及时采取化解和处置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逐人分析、综合研判、合理安排。对能力强、特别优秀,确属工作需要的,可按照报批程序放宽条件继续留任;对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威信好的,可安排担任村支部维稳副书记;对群众基础好的,不符合继续提名条件的,安排到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岗位;领办集体经济组织的,可继续安排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对工作能力弱、群众不认可的,坚决不再提名进入新一届村级班子。
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换届圆满完成。在换届工作中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把铁的纪律、严的规矩贯穿于换届全过程,确保村社换届全程高质量、全面高质量。要坚持守土有责,县乡党委要切实负起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充分借鉴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经验做法,建立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1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指导组全程参与的村级换届工作“四个一”工作机制,选情复杂、矛盾突出的重点村、难点村,由县市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包干负责,集中发力、合力攻坚,确保全州村级换届工作整体平稳有序开展。要做好全方位、多层次的换届选举政策规定、程序规范和纪律要求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换届环境。要把村“两委”换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县市、乡镇换届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换届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人和事,要严肃进行追责问责,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确保全州村级换届工作如期圆满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