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蔬菜绿”带动“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2-05-19 09:02:58 来源: 花开舟曲 作者: 点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蔬菜绿”带动“产业兴”——舟曲县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图文

“出门就上班,进棚就赚钱。”这是大学生杨喜要草常挂嘴边的话。

杨喜要草家住舟曲县立节镇杰迪村,他就业的地方是杰迪村新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杰迪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杰迪村下坝闲置旱地,该村通过天津帮扶单位的支持,新建高效无土栽培种植模式和智能管理系统的装配式冬暖温室11栋,目前已建成9栋,主要种植口感番茄、水果辣椒、茄子、圣女果以及绿叶蔬菜等果蔬品种。

图片

杨喜要草查看蔬菜长势。

初夏的舟曲,白龙江畔百花艳。走进杰迪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里,满目皆绿,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清香,无化肥、无农药、无土栽培技术让一株株生菜、油菜在水里自由舒展,茁壮成长。

水里种菜?生长怎样?

“生态+科技”是示范园的“绿色”招牌。“园区的水培蔬菜用的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人工调配的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包含蔬菜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通过管道注入到池子里,不仅可以代替泥土,还能循环使用。”在园区驻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的山东潍坊华以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毛欣介绍说:“这批蔬菜是3月底栽培,现在已出售,并走俏市场。”

图片

现代农业示范园里技术人员介绍水培技术。

同时,该公司从以色列引进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可以远程查看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强度等,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设备的运行,比如风口开启和关闭、遮阳的展开和合拢等。

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振兴。据毛欣介绍,示范园运用全球高标准设施栽培的NFT果菜基质栽培技术,通过以椰糠、岩棉、草炭土等种植基质替代土壤及隔离地面的方法创造接近无菌的栽培环境,由水肥灌溉系统、吊挂系统及温室构成的整套种植环境可以实现果菜类高标准种植。

“这种模式大幅度降低了病害虫害的发生概率。”毛欣说。

图片

杰迪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培生菜。

种植期间,采用NFT种植系统栽培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藤蔓可长至6米,大幅度增加了单一棵蔬菜的物理生长空间,从而增加单位面积内蔬菜产量,使用的滴灌系统施营养液在满足作物生长同时,省水又省肥。

“我们产业园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由于新型温室、种植设施等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前期由华以农业派驻农业技术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传授,有效保障园区安全、可靠运行。”立节镇党委书记张建平说。无土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种植空间,避免土壤连作病害,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蔬菜的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生产。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地,不仅让舟曲县立节镇“蔬菜绿”带动“产业兴”,还为当地未就业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就业、创业的新平台与新机遇。作为返乡大学生,杨喜要草就是受益者之一。

图片

就业大学生在产业园查看水培白菜苗。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了将智慧农业技术学以致用,产业园招聘了像杨喜要草一样的未就业大学生8名,进入杰迪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主要跟着山东潍坊华以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学习种植、营养液配比、育苗、移苗等新技术。

“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学技术,还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真心不错。”杨喜要草说。

图片

农业产业示范园培育的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蔬菜苗。

除此之外,立杰镇依托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组织周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带头人、观摩学习,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狠抓经营理念和专业技能培养,全方位多举措培育农村“田专家”“土秀才”,使产业园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舟曲县立杰镇依托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资源优势,示范园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有机蔬菜产业,既促进了生态产业的“绿”,也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今年,我们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走智慧农业发展的绿色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张建平说。

上一条:走实乡村振兴“绿色路径” 推动“1+6”产业长效发展

下一条:舟曲县:用心用力锻造“升级版”驻村帮扶队伍